前段时间河南老师的道歉信在网上火了,写的情真意切,说到了很多老师的心坎里。有些在下面留言,说做老师的尊严都没有了,还得看家长脸色。
人一旦带有主观情绪去看一件事的时候,往往看到的是他自己想看到的结果,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质。让我们重新理性的去看一下这封道歉信。
信中写到,老师把语文默写的分数发到家长群里。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正常啊,没什么不妥啊。我们来看下家长的反映,分数高的那些家长自然乐呵呵,一方面是投资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有了回报,自然开心。还有另一方面则是在成年人的攀比中获得了胜利,因为孩子给他们挣了脸面。可想而知,分数低的那些孩子的家长,两方面的体验都很差,自然不会买账了。
刚刚是从家长的角度,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老师做法背后更深层次的动机。这位老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很明白分数考差的羞耻感以及要面对爸妈的责备。把分数发到群里,利用家长的羞耻心从而对孩子进行反向施压,这样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奈何这次撞到枪口上了,这些家长要为自己“讨公道”了。
信里还提到,这位老师无偿去给学生补习,放学后还要把学生留下来写作业。在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这个老师或许是个负责任的好老师,但她其实可能有其他目的,比如不希望学生拖全班成绩的后退,比如她有近乎变态的职业荣誉感追求,希望每个自己手底下出来的学生成绩都能很好,比如学校对她有考核,学生成绩跟她的奖金挂钩等等,种种原因。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她肯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只不过这个利益是不是同时也符合学生家长的利益,如果符合,家长就会说他负责,如果不符合,家长可能就会去投诉,接着被那些“符合”的家长们攻击,说有这么负责的老师不懂珍惜,不知好歹。
你看,评价一个人的行为合不合理全是利益方向是否一致的问题。
那么,老师该怎么做,难道放任差生不管??下面我将从三方面给出解决方案。
一.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老师,一直是被神话了的职业。因为以前生产力底下,过去有手艺的人很少,得到知识不便,如果有老师传授你一招半式,便至少吃喝不愁,所以有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师者,不再是一件极少数人才能干的事,当供给增加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尊贵了。
所以师者之所以尊贵是因为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人特别讲道德吗?不是,是稀缺,稀缺就能给徒弟带来利益。
我们虽已处于现代社会,但观念上,由于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依然进展得慢,我们会赋予老师过大的权力,而老师,也会有异乎寻常的“责任感”。
这里的一部分责任感不是真正该有的责任感,而是社会畸形的期待下,产生的一种职业荣誉感,以及从利益转化而来的道德感。
学生出钱上学,老师把懂得东西,按照学生最容易的吸收方式讲给他就可以了。所以老师的负责,应该有个度,当这个度超过了交易范畴的时候,老师就踩过界了,这种踩过界与其说是为了学生好,不如说首先是为自己好,而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有权力因为想自己好而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别人身上,强迫别人执行。
所谓的义务其实是你的一厢情愿,如果放学后学生留下来,首先必须他自己要求留下来。你对他分数的期待,从自然顺序来说,必须在他对自己的分数期待之下。否则你就是越权。
二.行为上刚柔并济
美国哈佛大学Catherine Insel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青少年的大脑对努力与报酬之间的认知连接不紧密”,换句话说就是:基本上,青少年做不到以下这件事--为了奖赏而努力提升自我的表现。
Catherine Insel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让13至20岁的受试者参与认知实验。 在利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试者大脑活跃情形的同时,让受试者玩一种电脑游戏。 在高奖励和高惩罚的条件下,19至20岁的受试者会有更好的表现:报酬愈高,表现愈好。
Catherine Insel教授在接受BBC采访时说:大脑中「估算奖励价值」的动机区块和认知区块两者间的连结,是提升表现的关键,而这个连结要等到25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认知和动机两区块间的连结并不协调,因此,奖励和惩罚对改善青少年行为基本上是无效的。而随着年岁增长,在面对高价值的目标时,青少年就愈有可能努力做出好的表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老师跟有些学生说,考好了有奖励,考差了有惩罚,结果考下来成绩并没有什么起色。
因为考试的周期是一个礼拜或者一个月,对于本来专注力就比较差的学生,内在动力不足以维持他这么久的学习。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切割目标。比如要求他一节课完成哪些任务,设置奖励或惩罚,前期以奖励为主,当他的专注的时间逐渐增加,再调整目标的时间周期,并且适当增加惩罚力度。
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近西瓜视频上的李永乐老师火到不行,视频下有很多评论都说,上学时课听不下去,现在每天都要看一集李老师的课。把枯燥的知识点融入生活中,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学生怎么会不喜欢上这样的课?!
所以老师自身的素质也要提高,打磨自己的每一堂课。市场竞争下优胜劣汰,与其抱怨自己拿几千块钱养家糊口,还要遭受部分家长的挑衅,不如提升自己能力,往更大的舞台发展。
三.态度上的不卑不亢
有些老师受到了家长的“理直气壮”的指责,觉得很委屈,心里就会想为什么做老师会受这么多冤枉气。任何职业都会遭遇很多指责,有些淘宝卖家明明卖的是真货好东西,但天天被买家骂,这跟职业没关系,你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你认为对的,就继续做就可以了。
觉得职业不好,可以改行,市场环境下都是自由选择,如果某个职业特别差自己还不得不做,那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你选择的这份工作,是想让生活变得更好,但结果生活变得更遭了,那还有什么做下去的理由么?!
写在最后的话:<让子弹飞>里有几句台词,汤师爷对张麻子说:“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
张麻子:“我是想站着把钱挣了”
汤师爷:“挣不成”。
张麻子掏出枪放在桌上,“这个能不能挣钱?”
汤师爷:“能挣,山里”。
张麻子拿过县长大印放在桌上,问:“这个能不能挣钱?”
汤师爷:“能挣,跪着”。
张麻子把县长大印放到手枪旁边,问“这个加上这个,能不能站着把钱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