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力课程,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不要让5美元禁锢你的思想,5美元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而是应该用更开阔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一旦有了这种思维,即便你身无分文,你还是能够赚到钱”。
还记得你在第三课学到的吗?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斯坦福的学生做的事有:
1.发现周六晚上餐厅会排很长的队,因此他们2人一组,分别向餐厅预订位置,然后把位置卖给不想等待的人,每个位子最多可以卖到20美元。(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2.免费检测自行车轮胎的气压,如果需要充气,就收1美元的费用。虽然附近的加油站可以免费充气,但很多人还是愿意付出1美元来节省时间。
3.因为这个作业是要在课堂展示 的,所以有一组学员把他们展示的3分钟时间卖给了一家想进行校园招聘的公司,他们为公司制作了3分钟的招聘广告,利用他们在课堂的展示时间,播放给同学们看。这个主意卖得了650美元。
这几个小组都在2个小时之内,赚得了超过40倍的利润,关键就在于,他们寻找到了别人的需求,他们看到了金钱之外的价值(课堂展示时间等)。
如果大家仅仅把目光放在5美元(50元人民币)如何增值上面,那就是视野太狭窄了。把目光集中在“我有什么才能,能做什么”,已经好很多,但还远远不够。因为你还处于有什么卖什么的销售阶段,而不是看客户需要什么的营销阶段。而第三课中学到的,应该是“发现别人的需求,而通过自己能做的,去满足这种需求,以赚得钱”。
有时候,投资和理财就是一种思维习惯,富人和穷人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改变思维习惯,才能让你真正进入财富的世界。
我曾经听一个妹子说过,她们老师也出了这么个题目,具体多少钱忘了。这个妹子所在的团队是这么做的,因为有队员是北大的,北大的树多,她们就捡叶子,用自己做的刻着北大标识的章,扣上,然后以10元钱卖出,赚了800多元。这个题目本身,就像《what I wish I knew when I was 20》说的,是突破设定,不是5美元能做什么,而是这两个小时能做什么,无本也是可以的嘛。教授说“5美元+两小时”,就在诱导学员僵化和定势。但是,换个角度想,打破这二者的链接,也有取巧的嫌疑啊。转化创意和劳动,这怎么样都可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