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乡党篇》第一至五则

10.1(原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心得)在乡亲中间,孔子似不善言者,因为他要倾听民间的声音;但在庙堂之上,他需要清楚、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便便言”。同时在君王面前和朝廷上发言,需要注意分寸,所以“唯谨尔”。孔子说话注意场合、分寸,不光是智慧与技巧的表现,更是以百姓为上的仁人之心。

图片来自网络

10.2(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心得)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礼仪、态度去接待,非人品有过,礼制使然。


10.3(原文)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足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心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不只是停留在“乐”上,也体现在待客之“礼”上。从这一则描写的细节上看,真诚而热情是接待外宾的基本要求。不管来客身份,真挚的感情和热情的态度,总是让客人感到回家般的温暖。


10.4 (原文)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心得)从入门到归位,孔子强调了每一次朝会时的细节。不站在门的中间,不踩门槛,每一处细节都是礼仪文化。最重要的是回到自己的位置后,仍然要恭敬而小心,切不能得意忘形。


10.5(原文)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心得)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态度恭敬谨慎,像作揖,又像把圭交给别人。神色庄重,脚步紧凑地走着直线;献礼和私下会面时则和颜悦色、轻松愉快。最真实的孔子莫过于此。

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