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却很有经验?

1

在学生时代,一样的课本、一样的老师,有些人次次考试优异,被誉为学霸。而有些人蓬考就挂,及格都非常的艰难,被称为学渣。

等你毕业了,同在一家公司,做的工作也一样,总有一小撮人工作完成的非常出色,能力突飞猛进,领导重视,连续升职加薪,而有些人干了5年了,依然毫无起色,只是年龄老了几岁。

当然,你还是学生的时候,你可以说,我天赋就是一般,我已经很努力学习了,但就是考不好,我也很无奈。家长老师并不会怪你,他们甚至会表扬你的努力。

可毕业来到了社会,你工作做不好,领导交代的事情,搞不定,大家也并不会怪你啊,你只是工资拿的少点,给你多分配点简单的工作便是,再不济把你开掉了。

2

问题来了,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人与人的差距,慢慢就凸显出来了。

甚至很多年纪轻轻,却很有经验了。

我开始尝试着去找答案。

有一种可能!对“重复”保有的强大“惯性”。这种惯性,不易觉察,习以为常,像呼吸一样自然,你几乎想不到去打破它。

工作就是如此,绝大部分人的工作基本是在重复着前一天,重复了1年,2年、3年…一旦成了习惯,你会保持最初的姿势继续重复,你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3

犹如,我遇到过的一名学生,他会简单的认为,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拼命做题就能考高分,谁做的多谁的成绩会好些。

你问他为什么不在做错的题上,刨根问底,一定要搞懂呢?他会认为在错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只会影响做题的数量,数量是他下次考取高分可能性的衡量标准。

虽然经常考试的结果并不怎么样?但可怕的是,考的不好,他依然会归结于练的太少,比如某某完成了几叠的考试试卷,所以人家成绩好,但他不知人家是在啃掉了难题错题的基础上,把做题速度提上去,带来了量。

这种现象,你不要以为没有,它非常普遍,我就是其中一员,深受其害。这并非努力与否,而是对“学习”这件事的认知出了问题。但凡中途有半点反思,及时踩踩刹车,做些改变,都有可能发生改观。

4

警惕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进入了自动自发的节奏。你那平静如湖面的生活,也该捡起石头了,用它去激起涟漪,打破这种惯性。

比如,你花时间策划和执行了一件大事,无论成败,学费都已经交了,却没有一个复盘,等于读了大学四年,没有拿学位证书。

这里的复盘也是一种打破,对过去惯性的打破,不然你一直在吃老本,重复着过去的经验,完成着接下来的项目工作。

你并未想过,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效率?有木有更轻松更高效的方法?或者你根本没想过对重复的项目,进行提炼总结,整理成文档,教会其它组员?所以一直是一颗可有可无的小螺丝钉。

千万不要被人说,你只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用了十年,赶紧打破!

5

说到此,我认为打破惯性,你要养成这2个习惯:

1、写“日常反思”,它可以简单到一句话。我从18年中旬开始写日常反思录,19年元旦,把它合并成一篇文章,收藏在微信里面,时不时的看看,收获满满。这个习惯我会继续保持,19年目前20天过去了,差不多2500个字了。

2、复盘,对你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总结出方法论。尤其是你做过的项目,完成的任务,若是其它组员也需要掌握,你一定要把你是怎么做的?输出成体系的方法或流程。这个习惯会助你带团队,提升管理能力。

本来想写3点,但我觉得这两点足够了,你做到了,你根本不会被“惯性”带着跑,能跳出惯性圈看当下的自己。

共勉,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感赏今天过了比以前愉快惬意得多了。本来以为老公不想让我一起去扫墓,他会独自带儿子去,谁知中午下班回到家,他们还在等...
    丽丽丫丫阅读 1,033评论 0 0
  • 今天的作业是用首字母提练法/拆字法介绍你自已。 首字母提练法,比如,我想用3H来介绍我自已。第一个H是homet...
    9a02e58ec6b1阅读 6,426评论 2 1
  • 今日分享:收藏的过程就是遗忘的过程。 早上看到群主分享的这篇文章时对我触动还是蛮大的。回想起我的过往,从刚...
    阿桂_gsq阅读 2,860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