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新力量 共创新格局

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加强 “三新” 领域的党建工作,不仅是夯实基层党建根基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关键抓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三新” 领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规模不断壮大。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党建工作却存在短板。组织覆盖方面,部分新兴主体尚未建立党组织,党的工作难以有效延伸;工作开展缺乏规范流程与创新形式,导致党建活力不足;党员在各自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未能充分彰显,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要提升 “三新” 领域党建工作水平,首要任务是织密组织网络,扩大党建覆盖范围。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精准掌握 “三新” 领域的实际情况,建立动态化管理台账。对于符合条件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遵循 “应建尽建” 原则,及时组建党组织;针对党员人数不足的情况,灵活采用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模式,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方位覆盖。比如在产业聚集区、商业综合体等场所,设立联合党支部,统筹开展党建工作。

创新工作方式,是增强党建工作活力的重要途径。结合 “三新” 领域人员分散、工作灵活等特点,充分运用线上平台优势,打造 “云端党建” 阵地。借助网络开展线上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方便新就业群体党员参与学习交流。对于专业性强的新社会组织,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业务活动中,引导党员在公益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发挥带头作用,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强化队伍建设,能够为党建工作筑牢坚实基础。选拔党组织书记时,着重从业务骨干、优秀管理人员中挑选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党员担任,并加强系统化培训,提升其履职能力与服务水平。同时,加大在 “三新” 领域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严格把关、规范流程,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党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构建联动机制,则有助于凝聚党建工作强大合力。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部门具体指导、基层单位兜底管理的协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沟通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 “三新” 领域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意义深远。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党建模式,激发 “三新” 领域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必将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磅礴力量,为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