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印象

一直听说后海的周围是带有浓浓京味的胡同,四合院。虽然是在北京,和我们童年生活的四合院,街巷也有相似的地方,对这些青砖绿瓦的房子也算是有童年情结吧,去北京一定到这里去感受,去回味。

走在胡同里,仿佛回到了那个孩童带着瓜皮帽,男人留着长辫子的年代。我仿佛看到了拉着黄包车奔跑的壮丁,风流倜傥戴着墨镜的达官贵人,还有为精彩的京剧唱腔叫好的人们。走在青石板上,看着满街的青砖碧瓦,厚重的历史一览无余。无意间抬头儿,还能看到墙头儿上的一蓬衰草,冬日的风中,枯黄着随风摇曳。那种古朴感,把历史沉甸甸地摆在那里。到了夕阳西斜的时段儿,半墙金色半墙灰的胡同儿里,不免多了三分韵味,七分苍桑。

走在胡同里,一个个四合院紧挨在一起彼此为邻,门前一条弯延的狭窄的小巷便构成一条胡同。“一正两厢房”是四合院最基本的构造,有钱人家里会在进门处添一影壁,上面作精美的石雕,绕过影壁跨过圆拱门便是“一正两厢房”围合而成的四合院。

胡同不长,待到前面遇到另一个四合院斑驳的围墙,拐个弯便又成了另一条胡同。四合院应该是过去北京最普及的“户型”,尊贵到帝王的后宫,皇亲重臣的寓所,平凡如平民百姓的房子,都是采用四合院建式的,区别只在于规模与奢华程度的不同。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对北方的建筑有着极大的影响,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基本上都是四合院的户型。现在很多的农村乡舍,还依旧保留着胡同和四合院的样子。随着城市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四合院被改造成了高楼大厦,胡同渐渐消失,人们开始到这里找童年的印象,怀旧。

坐在黄包车上,听师傅兼导游讲解北京的胡同。有的宅子的门前有两个石鼓,门梁上伸出门当。官位1至四品有4个门当,官位5至7品有两个门当。这是以前区分身份的标志。武官的宅子门前是圆形的石鼓,文官的则是方形的石鼓。门当就是“门当户对”的佐证,过去一般官员门前留有两个门当,皇亲达官的则是四个门当,若是孩子要嫁娶,必须找个跟自家门当一样多的亲家,否则就是高攀或者下嫁了。住在胡同里的人可是几辈子的老北京了,那家四个门当的说不定是哪个王爷的后裔。

说来好笑,我们在一家四个门当门口拍照,身后有一位戴眼镜的文质彬彬的先生也在用手机拍照,我们以为他也是一位游人,对北京的大宅门感兴趣。等我们拍完照以后,起身离开,这位先生开锁进门,回家。不禁感叹,这位先生的素养还真不是一般的高。这真应了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走在这些胡同的青石板上,感受到那悠悠岁月的漫长和光阴的流逝。这些胡同街巷见证了历史的变化。后海的水波熠熠,垂柳依依,加上错落有致的街巷,也竟带了些丝的江南水乡的明丽妩媚。走在这些胡同里,心很容易沉下来,静下来,听着地道的北京腔,竟然是那么的亲切。北京的美,胡同的美,尽收眼底,引人入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如何调试 IE 浏览器? 使用高版本IE控制台,使用开发者工具,选择低版本IE浏览器。(IE7以上) 安装虚拟...
    燃烧吧_小宇宙阅读 524评论 0 0
  • 每个学校,每一个年级总有那么些许被称为 “学霸” 的人,这些人平常看起来也没什么两样,然而考试起来,怎么考都是位列...
    苏_8ab1阅读 3,481评论 2 5
  • 本周是加入时间管理的第二周 【收获】1、坚持早起晨练六天,听《易效能》《剽悍晨读》《朗读者》,后一天姨妈来了,暂停...
    tracy_bacb阅读 144评论 0 0
  • 大风吹过 许多飘飞的光芒坠落 太阳也在黄昏时被风吹落 今天谁也无法挽留 枯黄的已经倒下的玉米杆子 夜里,星星和月亮...
    镜古斋阅读 252评论 6 6
  • 别人想? 在大学期间, 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小龙,对别人特别好。总是笑脸迎人,出身非常普通的家庭。眼神中透漏...
    嗜酒如痴阅读 39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