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指的是攻城,谋攻是指怎么更聪明的打下一座城池。
孙子的攻城之术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求全”。
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为次;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把敌人围起来让他绝望,认清形势,主动投降,那是最好不过,这样你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城池或完整的部队。其次的选择才是,敌人拒不投降,你出兵击溃对手,把城池攻破、把敌人杀掉,但这样攻城就要付出代价,得到的也不是完整的城,而是一个破城,更何况还不一定能赢。
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曹操伐江南,先是刘宗投降,曹操就得了徐州,还得了蔡瑁、张允的水军,这就是全国为上。而后打孙权,孙权坚决不投降,没办法只能攻城,这就破国次之,不是最好的选择了,偏偏攻城后还失败了,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大败,从此后再没有拿下吴国的可能性了。
所以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因为杀敌要付出代价,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真正会打战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晓之以利害,让对方感觉到强大的压力,放弃了对抗,这是上上策。这就是孙子的“求全”思想。
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逻辑下,具体的作战战略就很清楚了,孙子把它总结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伐兵就是发兵打战,这是放在最后的选择,在这个选择钱有伐谋和伐交两个更优先的选项,都是不战而获胜的方法。
伐谋---
上兵伐谋的“谋”并不是谋略的意思,而是指目的。你要破坏对方的战略目的,不能让对方得逞。比如东汉时,刘秀手下的大将寇恂讨伐高峻,高峻派他的谋士皇甫文作为使者来见寇恂,寇恂二话不说就把他杀了,给高峻送去一封信,说你的军师无礼,已经斩了,你要投降就赶紧否则我马上就攻城。高峻立马开城投降了。周围人问寇恂:这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怎么对方还投降了呢?寇恂说,这个皇甫文时高峻的军师,是他的主心骨,高峻派他来就是来查探虚实,回去定计决策的,放他回去就给高峻出主意了,把他杀了高峻就没了主意,也没了胆量。你有你的目的,你想派人来我这打探虚实,我直接把主谋给你杀了,看你还能打探什么虚实,我破坏了你的战略目标,让你无计可施,这就叫上兵伐谋。
伐交---
外交战,打散敌人的盟友,孤立敌人。比如战国时,苏秦和张仪两人的合纵、连横大战,就是伐交。苏秦的合纵就是组织六国结盟,抵抗强大的秦国,秦国打谁,大家都来支援,这让秦国很难受,不敢轻举妄动。后来张仪的连横策略又是游说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破坏了六国间的合纵,孤立了各国,最后各国被秦国各个击破。其中有一段是张仪为了破坏齐国和楚国的联盟,去访问楚国,引诱楚怀王,说如果您和齐国绝交和秦国结盟,秦国愿意割让六百里地给您。楚怀王见利忘义,马上跟齐国绝交了,然后派一个将军去秦国要地。这时候张仪装病,三个月不见人,楚怀王也不觉得有诈,还琢磨张仪肯定是不相信我已经跟齐国绝交,于是再派一个使者去齐国,辱骂齐王,做给秦国看,甭怀疑这事是真的,齐王莫名其妙受辱勃然大怒,不仅与楚国绝交而且马上与秦国结盟。这时张仪接见了楚国使臣,兑现他的承诺,但是只给了6里地。楚怀王大怒,发兵攻打秦国,但是没有了齐国联盟哪里打得过,被打得大败,楚国就从此迅速衰落。这就是伐交,用外交手段打击敌人。被秦国伐交的,不只有楚怀王,也有齐王。对齐国来说,摊上了楚国这个猪队友也是倒霉,但不能跟着犯蠢,秦楚开战的时候,如果齐国能以大局为主,帮楚国一把,楚国必然感激,齐楚联盟会更加稳固,真正的敌人秦国的战略目标就会破产,这就反将了秦国一军。但可惜的是齐楚两国同时中计成就了秦国伐交胜利。
但从苏秦的合纵和张仪的连横对抗来看,张仪胜出几乎是必然的,因为让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太难了,即便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也没法持久,它不符合博弈论,六国联盟像十几年前中国彩电企业打价格战时,成立的价格联盟,大家约定一个价格,谁都别降价,再降价都没钱赚,但是结果是不可能有人守承诺,因为别人都守承诺的情况下,我降价了我利益最大,我就是全市场最低价,就可以迅速吃掉别人的市场份额,而且对每个结盟的商家来说都是这种格局。同样,苏秦的合纵在六国里的任何一家只要放弃结盟和秦国交好,那秦国就不会攻打这一家,这一家就不用提心吊胆,也不用为了盟友出兵出钱去打仗,甚至秦国可能还会许诺一些好处,就像给楚王承诺的割地,所以六国的合作关系也很塑料,一戳就破。
还有一个是东汉的班超,当年班超出使西域,到了鄯善国,鄯善王对班超等人开始很热情,但过了几天突然冷淡了,班超多方打听,知道是北匈奴也派来了使者,鄯善王正两边摇摆不定,班超浑身是胆,召集部下三十六人,夜里突袭匈奴使者宾馆,杀光了匈奴使团,第二天提着匈奴使者的人头去见鄯善王,鄯善王吓破了胆,再加上匈奴事团死在他的国里,他也交代不论,只能选择抱汉朝大腿,投降了汉朝,这也是伐交之法。
伐兵---
再其次的选择才是伐兵,只有伐谋伐交都不成才动刀兵。
因为攻城这事太困难,易守难攻,你方士兵用云梯往城墙上爬,人家防守方有一万种方法打你,烧火射箭扔石头倒开水倒油,攻城的一方往往死伤很严重,所以攻城是下策,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孙子认为,即便是要攻城了,还是要尽可能的优先选择保全城池的战法,比如当年林彪打长春,围而不打,把国军饿投降了,这就是孙子眼里理想的攻城之法。所以,孙子说的谋攻,其实就是在谋全,追求自己不损失,敌方资产也不破坏的情况下,全取其利,就要三非:非战,非攻,非久。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攻而拔人之城,不久战而毁人之国。而尽可能的避免损失,这种看似很保守的思想实际上确实是大智慧。这表明孙子是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考虑的,而不是把利益。孙子的思想一贯是赢不赢先别说,关键是自己先别输。这像体育赛程上那些强队,都信奉防守赢得总冠军,巅峰的巴萨,传控体系的本质首先是一种防守策略,强调控球率,70%的实践力球都在巴萨的中后场球员脚下,不停的倒脚,而倒脚并没有进攻威胁,知识为了控球,这是一种很好的防守策略,让对手拿不到球,首先是因为他防得住。
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也是一样的道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塔勒布的杠铃策略,都是一样的逻辑,都是先避开那些可能让我们满盘皆输的风险,首先能保证不输,不下牌桌,耐住性子才有机会赢。
要是攻城时没有条件全取其利,必须得真刀真枪的打,这时候孙子主张的打法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强调优势兵力原则,绝对优势兵力才打,十倍优势打包围战,五倍优势打进攻,没有绝对优势只有两倍优势就调动敌人,让他分兵分割他优势,形成我方的更大优势来打。
解放军的运动战、游击战,其实不好打,因为得很掌握地形,还有更难的是运动战的目的是倍则分之,引诱的敌人把部队分成几股力量,其中一股去追,然后我军可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这是运动战的核心精髓。
孙子上的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是双方如果兵力相当,两军遭遇,敌得住尚可一战,如果敌军明显数量多得多,那就逃之夭夭,也是毛泽东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靠的就是孙子兵法的传统智慧。
而以少胜多的情况非常罕见,其实更多的是幸存者偏差,打仗打得就是以多胜少,分割敌人形成数量优势才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