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原理认为:要是别人给了我们什么好外或让步,亏欠心理让我们感到有义务在将来回报别人。因为没人愿意被贴上“忘恩负义”这样的标签。
事实真的如此吗?
《影响力》互惠原理一章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停车场,作者的车子发动不了了,这时正好有个小伙子雪中送炭主动帮忙发动了车子。然后一般人都会客气一句“这次你帮了我的忙,以后有需要帮忙时尽管开口”孰不知多少人因为一句随口承诺,日后为了想遵守承诺保持一致性而付出代价。
一段时间后,小伙子真的来敲他的门,要借他的车两个小时,并说因为自己的车送去修理了。因为欠小伙子人情,而且早前已经对他承诺了,为保持一致性,作者答应借车了。尽管内心也忐忑不安,但也不好意思多问,更不好意思不借,于是将车借给他。结果自然是车毁在小伙子手里了。后来才得知小伙子未成年,也没有驾照。
看到这里,因为我们是局外人,所以我们会骂一句傻逼。但当局者何尝又没有这个顾虑,但为什么不能在借车前询问清楚对方的状况呢?
影响力的武器中有一个武器是“承诺和一致性”,大多数人做了承诺就倾向于维护承诺,再加上对方先还有恩于你,两大武器同时进攻,更加难以拒绝。
现在生活中,频频因为借车出事故而给车主造成损失。为何道理都懂,一到自己这里就犯糊涂呢?其实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受互惠原理的影响了。
我们可以如何应对呢?
完全不接受别人的好意,似乎不符常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已经接受后,又遇到让我们难为情的需要还恩的事情时,不妨这样解释:我理解你的难处,但是这件事很抱歉我无法帮到你。你看看这样怎么样……(给他出一个主意以作缓兵之计)。相信我们态度坚决地表达立场了,被动还人情的情况就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