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名为更多,第一眼印象让人以为题意是得到更多。
但实际讲述的内容,是指失去更多的更多。
人生中同样在不断失去某些东西。
从最初无忧虑的少年时光,到一头扎进社会的苦涩现实。
很难想象这部灰暗忧郁到令人不安的短片,出自执导过《功夫熊猫》、《海绵宝宝》等老少咸宜的喜剧动画导演马克·奥斯本之手。
但正如陈佩斯所说的“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
而这部“更多”则是导演心中的那个悲剧内核。
短片的背景音乐同样充满着阴郁的冷色调,出自New Orde乐队的《Elegia》。
音乐与故事内容完整契合,令观者沉溺在沮丧的情绪中,感受着生活中的色彩被逐渐侵蚀。
往往在经济萧条破败的时候,电影院的生意反而越加繁荣。
因为人们生活失去了希望,从而迫切需要心灵精神上的慰藉。
现实往往令人逃避,而这部短片带你直面其中的残酷。
在一个炫彩迷幻的世界中,有一个圆形视角。
仿佛一只眼睛在窥探着玩转轮游戏的几个小孩。
但被随之而来的闹钟声吵醒,世界呈现出黑白色。
灰暗的房间内,泥塑的主人公眼神黯淡无光。颇像外星人E.T.
仅剩的一点色彩存在于腹中,这一团色彩在绝大多数时间被关在腹中不见阳光。
世界的外部同样灰暗,耸立的无数高楼大厦,像是一座又一座的复制品。
狭小的窗口遍布楼体,天空已经被高耸的大楼遮挡而拥挤不堪,显得压抑无比。
巴士的车体上贴着“得到快乐”的宣传广告。
与之相对应的车上乘客却都低垂着双眼与嘴角,完全是一副与巴士广告相反的情景。
到了上班的工厂,人们都在低头重复着手中的工作。
他们所制造的正是之前巴士广告所宣传的快乐产品,产品上都有着笑脸的标签。
但机械劳作的工人们却沮丧无神,像僵尸一样只是重复着跳跃动作,毫无意义可言。
头顶是盛气凌人监督巡查的老板,快乐绝对不存在这座生产快乐的工厂之中。
下班回到灰暗的房间,梦境里又回到彩色的从前。
而闹钟响起,第二天再度乘坐巴士,前往工厂流水线。
短片处处在制造着一种疏离的反差感。
泥塑人的肢体并不像人类,更像是怪异的外星人。
无论室内室外永远灰暗的色调,见不到彩色。
不快乐的工厂工人制造着供人快乐的消费品。
看似矛盾的现状成为了心理的真实写照。这一切都显得沮丧又真实。
最后主人公拒绝了机械的生活,开始自己制造快乐的机器,研发出来后被命名为“极乐”(bliss)。
戴上后眼前成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切变得如此美好。
尽管一切只是虚假的幻想,但这款产品却在现实世界中畅销。
主人公成为了工厂的老板,压榨着手底下每日制作机器的工人,就如同他之前所遭遇的一样。
而此时他腹中的火光已经熄灭,他仅剩的一点光彩也已消失殆尽。
他所在的办公室远方出现了一个闪光,镜头不断拉近会发现,几个小孩玩着转轮笑声此起彼伏。
我们的视觉落在玩耍的孩子身上。
而最后镜头再次缩成一个圆形,焦点却停留在了中间那颗钻石上。
每一个角落都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占据,曾经纯粹的快乐早已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