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回归人类良知,坚守职业底线……”裴跃进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以一颗无私奉献的心获得了“2015年感动永川人物”。
眼前这个正在悉心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就是教育学院教授裴跃进,一位让学生“拿命来上课”,却被学生们亲切称为爷爷的老师。裴跃进平时总是戴着一顶素色帽子、一串佛珠。
“经历了孩提时期的‘山花烂漫’和年轻时期的‘气象万千’,反而更喜欢现在这种“云淡风轻”的生活状态。”裴跃进坦然道。
虽然他现在已是重庆文理学院即将退休的教授,有着很高的声望,但是他面对学生还是一如既往的和蔼、耐心,愿意花掉一下午的休息时间为学生们解答疑难。
老师是“三书使命者”
在裴教授看来,做一个教师,就是肩负着“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三书使命”的人,若无前面的读书育己,后面的教书育人就全为零。
裴跃进就是爱教书,也爱读书和写书的人。小时候上学时,他就常常跑到老师家去看书,老师家的两架子书被他逐一看完。见裴跃进如此喜欢读书,老师高兴地说:“我家的书都成给你买的了。”之后他又经历了四年艰苦的农村插队锻炼,但他依然坚持读书,边干活边学习。等到知青返乡时,他从中专、大专一路读到本科,从小学一路教到如今的本科,实现了人生的“六级跳”。之后裴跃进更是在读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教几十年来,他已累计了数亿字的读书笔记、一百篇多论文。
超丰富的阅读量让他的对很多事物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他鼓励学生们去学习不同的哲学思想,不管是东西方哲学思想还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应该去了解,都能有所收获:“我们虽生在华夏,但现世是开放的,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不应该有你我之别。在我看来,凡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思想,都需要我们逐层推进地不断汲取。不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该积极的去了解中西方文化,从中汲取有益元素。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丰富自己文化涵养的同时,也丰富我们的课堂,学生们耳濡目染,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裴跃进不止是在“读书育己,教书育人”两个方面给很多老师作出了表率,“写书育世”他同样做的很好:2013年,裴教授选编出版了《教育名家谈成长》4本书,同年创作出版专著《教学名家卓越智慧》;2015年,创作出版了专著《教师品质概论》;写作刊发了100余篇理论文章。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十年的教书和学习经验传给世人。
为了培养出更多能够承担“三书使命”的老师,他很重视师范生对中国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掌握。背诵论语、弟子规、大学等经典在他眼中是必备技能。
裴跃进曾让学生们凌晨5点在学海广场排队挨个地背诵论语。秋末的凌晨5点天还没有亮,就在这样隐约还能看见月亮的影子的时候,学生们已经集合在学海广场。银杏树叶在寒风中悉悉索索地作响,飞舞着,轻轻落到地上,但他们无暇注意到这深秋的景象,“君子不器……”诵读论语的声音萦绕在学校的上空。接着同学们排队挨个在裴爷爷那里背诵,遇到背诵很流利的同学,他并不会像我们预料的那样给予夸赞:“你不能只是记住了这些字的排列顺序,还要理解其间的含义,所以背诵的语感与节奏很重要,没有理解的背诵是没有用的。”
“教师姓‘范’,学生姓‘得’”
裴教授热爱教育事业,乐此不疲。他也在不断思考和总结教育经验,寻找教育出路。
他感慨道:“很多老师年轻时有体力、热情但不会教、教不好。到了年长一些后对于教育的精神、使命、规律才开始慢慢地探索和理解。如果一个老师或者学生不思考自己的求知过程,我感觉都在荒郊野外,都是孤魂野鬼。爷爷教书教了几十年,一直在思考教师和学生的文化、求知之姓。我认为这是触及到了教育深部地带的核心问题。”
今年9月份,裴爷爷给教育学院的学生做讲座的时候就向同学们提出了学生姓什么,教师姓什么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答案五花八门,虽然跟很多都跟裴爷爷自己心底的答案不一样,但他还是一一对同学们的答案作出了自己中肯的评价。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得出结论:学生姓‘得’教师姓‘范’。”裴爷爷认真地说道,“首先什么是学生?学生就是真诚忘我,始终如一,以学习为人生使命的人。学生来到学校,在法理、知识文化、认知品质、良行能力上如果无所得就是假学生。反过来教师也一样,教师姓‘范’,要以身作则,不论哪个方面都要做好示范、要不停地通过一切努力,想方设法让学生有所得,与学生相处不能作恶,不能有恶言、恶行,不能伤害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应该做出表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提到当下炙手可热的“素质教育”,裴跃进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我反感‘素质教育’,素质是先天本性,基因遗传,而品质才是后天养成的习性。所以教育改变不了素质,只能改变品质。”裴爷爷语重心长地说道,“而且教育是有限责任公司,对于愿意学习的真学生才能发挥作用,面对假学生则束手无策。有时教育被世人绑架,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成才,而孩子也觉得自己到了学校就是真学生,就能获得好成绩了,然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获得教育益处的前提是学生自己的主动上进。这里面教师能做的是一个示范作用。 ”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裴跃进的课堂最与众不同的就是各种严厉的规则和“学生讲课,老师评课”的形式。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都要提前二十分钟到,只能走前门不能走后门,上课不能摸手机等等,这些规则让学生们深感他的“严厉”。
提到规则,裴跃进有一番自己的见解:“爷爷的课堂会有一些自己特殊的规则,但是这些规则的提出是以我自己做好示范为原则。当然这些规则提出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保障教学,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裴跃进回忆到,有一次一个学生上课想看看时间,就侥幸地悄悄碰了手机,结果还是被“火眼睛星”的他看到,并且毫不犹豫地按照规定,没收了那个同学的手机一个星期。但是裴跃进表示并没有批评那个学生,他认为批评是在学生不懂的时候才批评,而那个学生已经是大学生,所以无需再讲。“面对明知故犯的人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行动。”裴跃进坦言道。
同学们从这些看似严厉甚至有些苛刻的规则中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领悟到了“做什么事情都要遵守规则”的道理。
在裴跃进的课堂上,不只是有各种各样的规则,与众不同的上课形式同样引人深思,他突破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变为学生讲老师评。既锻炼了师范生的基本素质,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有了自己的思考。
对于学生讲课,裴跃进一样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是严格要求自己,全力以赴做好过程监控,在每个小组成员讲完之后进行一段颇有深度的评价,以此教导师范生们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对于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提前一到两周追着他问问题,展示自己准备的材料,以保障同学们的上课质量。他要求每位“小老师拿命讲课”,每位同学“拿命听课”。
上次有一组预备讲课的同学只提前了五天的时间去找他,他一脸严肃,说:“你们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讲课了,挨到今天才来找我,准备的还那么不充分,要怎么迎战?讲台是一片腥风血雨的战场,那是要拼命的,你们现在这个状态要怎么拼命?”裴跃进对于课堂的认真可见一斑。
“教师不仅要做养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养根的工作。”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即将退休之际依然落实自己“老师拼命教学”的思想,呕心沥血教好每一个真学生。裴跃进表示,自己退休以后仍不会离开社会服务的讲台,继续全心全意做教育。生命不息,学习不停,奉献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