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来以为,人在为人父母后会更懂得尊重孩子懂得怎么和孩子相处,后来发现这两者并无多大关联。有时候,人会自以为是。
小儿子琪琪,现在一岁4个月了,很少说话,能表达的也只限于“妈妈爸爸和谢谢”,不管做什么,他不会用语言表达,只会用行为表示。很多人说,让我多教孩子说话,说孩子太懒不愿意学说话等等,虽都是好意,但是听多了也会心浮气躁。
对于琪琪学说话,我没有过多的去逼迫他快点学习。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爱现在完整的他们,乃至他们的缺点。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达到他的标杆,紧逼孩子学习,只为得到他人的一句好评 ,而打乱了孩子自己的成长旅程,我认为大可 不必。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家长领孩子出门,会遇到很多熟人,而孩子会扭扭捏捏、怯生生地叫声:叔叔阿姨好!有的孩子甚至不出声,往大人身后藏。这时很多父母会很尴尬,认为孩子不懂礼貌,给自己丢脸了,而指责孩子。这样是不对的,你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了他,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会导致他以后做任何事都有挫败感,不自信。“个儿小不表示自尊线也低”
要想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那就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让孩子在“尊重中学习礼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学会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关键,是尊重。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例如:有个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在书店里遇到好友。两个大人几句寒暄后:妈妈对着孩子说:「小涵,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蹲下来,对小涵笑一笑说:「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着说:「你的娃娃好可爱。」王阿姨又断断续续的与妈妈和小涵对话,然后在她离开前,她说:「小涵好可爱,小涵再见。」
妈妈说:「跟王阿姨说再见。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点害羞的说再见,然后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这个例子里,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强迫孩子马上响应,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
同样的,我也看到了妈妈的尊重:她不强迫孩子要马上打招呼;她先介绍大人给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她如何做;并询问孩子的意愿。
不要被“那些”言论包围而过于激动,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比孩子去做什么,作为家长的你只要做好孩子的镜子,让孩子看到礼貌完美的你,他自然就会尊重你,向你学习。子一岁吾一岁,子三岁吾三岁,其实不是我们教会了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在教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生活。
随着社会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氛围,父母们为了能让孩子在社会中出人头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从会说话会走路时,就开始学习,报这个班那个班,就怕少学了什么,以后会被淹没在“潮水”中。周六上午写钢琴,下午学美术,周日上午学英语,下午学舞蹈,更有甚者连周一到周五的晚上还给孩子安排特长学习;孩子失去了玩耍的时间,满脑子都是"ABC""多瑞咪",这样会“物极必反,拔苗助长”。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只是你如何去发掘和引导。硬逼滥学是没有用的。
对于浠浠的教育,我一直坚持8句话:1、旅行比上课重要;(旅行比上课重要,并不是告诉你,不让孩子去上课,天天带着他周游世界。而是说旅行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让他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不要做“井底之蛙”,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把眼光放远些。)2、主见比顺从重要;3、兴趣比成绩重要;(兴趣比成绩更重要,并不是让各位家长给孩子报很多特长兴趣班,而是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绘画可以让孩子发现更美的东西,体育可以让孩子强身健体锄强扶弱)4、良知比对错重要;5、幸福比完美重要;6、信仰比崇拜重要;7、成长比赢输重要;8、察己比律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