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生不爱学习,每到上课就要求到扫卫生,他说一听课自己就不舒服,所以他愿意做学校任何的劳动,哪怕是每天打扫厕所,或者是三十多度站在太阳下浇花呢。
我说你这样做,你的家长知道吗,家长是让你来学习的,你这样争先恐后的抢着干活,一节课一节课的不回教室,你的家长肯定会伤心的,下一次绝对不可以这样了。
老师,我向你保证没关系,我家长说过,只要我在这个环境,呆到九年级毕业,有个初中水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能够有个好身体,走出校门后可以劳动就行了。
再说我真的害怕学习,一坐到教室我整个人就会得病一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这么多年都习惯了,所以我还是干点活有精神,请老师多给我机会。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孩子,现在很热他汗如雨下的在外面,冬天很冷的时候也是这样,两年的时间他的座位一直都是空的,我们都知道他又给学校打扫卫生去了。
我也是偶尔想起来才会问他一句,就像昨天看他在浇花,一脸的汗水,马上就要上课了,其实让水自己就行了,有人没人都一样,根本不用时时看着。
但是他就蹲在旁边,拽拽水管,或者是像其他人那样,看看水流到了哪里,跑来跑去就是不愿回教室,听说上个星期学校对他进行了警告,意思是这样的活,他以后不要干了,应该把精力用到学习上。
没想到他就停了一下午,第二天又去打扫厕所了,虽然这些劳动只能叫做偷懒,如果和教室学习比起来,在他的感觉中,只要不是学习,做什么都可以。
还有一点就是他在干活的时候,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别的学生都是借机会偷懒的,而他从来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貌似确实很享受的样子,像个校园里的劳模。
这让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如果他在上一世纪的苏联,如果他可以回到那所理想的学校,也许还可以有自己的葡萄园,有一个很大的劳动实验。
据说那是最理想的成长环境,难道是我们的教育退步了吗,为什么陶行知所希望的,在现在的校园里根本就看不见,当我们面对的都是绵羊一样的书呆子。
当刷题像是在做苦力,这个孩子的生活一度让很多同学艳羡不已,一是他敢于坚持,二就是他这样的生活真的与众不同。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活动的本身他很享受,这样的幸福在课堂上根本就看不见,即使那些学习好的,谈到学习也是苦不堪言,不像这个学生的乐此不疲。
我们的知识都是最有智慧,并且离幸福最近的东西,在现在的课堂上被这样异化,其罪魁祸首显然不是知识本身,也许这个学生的选择,可以给我们提个醒。
如果能够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引导方式的话,就是校园劳动当作另外一个教室,在这里让他们找到另外一些知识,我相信这个孩子就是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