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学习过程的前五个阶段价值感、目标、提升、实践与融合,已经基本涵盖了日常我们所说的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今天要讲的,是平常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学习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回顾与反思。
一、为什么需要回顾与反思
如果要你给自己的颜值打分,你会打几分?如果是要给自己的社交能力、道德水平、记忆力打分,你又会打几分呢?
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当被问到关于个人天赋、属性的问题时,不管这种属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人们自评的分数都会显著高于他评的分数。更有趣的是,在通过实验对人们的道德水平、记忆力等属性进行测量以后,会发现他们实际获得的分数往往与他们在调查中获得的他评分数基本一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但却能够准确地评估别人。
在学习活动中,这种过度自信同样会妨碍学习的成果。以《思考:快与慢》一书而闻名天下的卡尼曼曾经表示,如果他能获得一根可以消除任何东西的魔棒,那么他会选择消除过度自信。过度的自信会让我们放弃深入思考,不再去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不再去摸索知识/技能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可以说,过度自信是阻碍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产生过度自信的心态呢?除了前面提到的容易高估自己的思考倾向以外,还包括以下几点原因:
过于熟悉。对于过于熟悉的事物,我们会因为习以为常而误以为自己很了解,但往往只有出现故障或者要向他人说明时才发现自己其实只有一知半解。
看似简单。看似简单的事,容易让我们低估其难度。这也是TED演讲或者网络教学视频可能带来的负作用。我们可以毫不费力的看完这些视频,但也因此我们可能从头到尾都没有认真去思考,自然就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东西。
过往经历影响。我们会因为过去的成功经验而产生自信,但这种自信有时候也会失控。那些身经百战却在最后一战惨败涂地的将领,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却因为一次的市场波动而赔光一切的股票交易员,都是典型的例子。
认知偏好影响。卡尼曼指出,人的大脑里同时包括直觉系统和思考系统。大部分时候我们会依赖直觉系统做出快速的判断,但也因此我们会在不经意间错过很多的细节。
二、如何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
1.要审视思考的过程
本书作者伯泽尔曾经与比尔盖茨讨论过教育基金方面的合作问题。在会谈开始后没多久,盖茨就向伯泽尔提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
“为什么附件里的支出数额与提纲中的数字不一样?”
伯泽尔早就准备,他告诉盖茨两个数字的差异在于附件中的数字包含了资本性支出,但提纲中的数字没有包括资本性支出中的房屋支出。
事实上,盖茨经常会在会议上提出诸如此类的非常具体的问题。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找茬或了解某个具体数字,而是为了检验对方是否对议题有着深入理解。
学习活动中也同样如此,我们需要检查我们得出结论的逻辑过程,需要检查各项知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换言之就是我们需要去思考“思考的过程”。
2.温故才能知新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概念,就像是停下脚步回顾走过的路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所学的专业。说到底,要习得专业技能,靠的是有意识的自我觉察,而非机械式的填鸭。系统性地评价自己当下的水平,正是主动觉察自我的表现。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法
纠错。将注意力聚焦在薄弱环节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跟踪表现。将学习进度与当下表现记录下来,可以系统性观察现有的水平。
外部评估。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因此来自外部的客观评价与帮助十分重要。
自测。自测是最容易做到的反思方法,可以清楚地帮你掌握当下的能力水平,可以经常性运用在日常学习之中。
三、慢思考是关键
前面我们提到过,人的大脑分为直觉系统和思维系统。直觉系统的反应速度非常快,也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但是容易忽视大量细节,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反之,思维系统反应速度较慢,需要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但是更具逻辑性与条理性。回顾反思,实际上就是调用思维系统所进行的一种慢思考。
那么,我们要怎样通过慢思考来降低思考速度、实现深入思考呢?
做好记录。我们的手的动作,不用说会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要慢很多,通过给知识/概念做记录(日记、笔记、关键数据记录等等),我们就可以有效降低思考的速度,从而促使深入思考了。此外,记录在日后还有帮助我们进行回顾的作用。
自我对话。追问自己学习的目的、厘清学习中没掌握好的内容,可以让我们专注于改善而非大量填鸭。
排除干扰。安静的、没有电子信息干扰的环境,有助于让我们保持专注。独处、冥想都是有效地排除干扰的方法。
情绪镇定。情绪的波动会让我们更容易感情用事、更依赖于直觉系统的反应。调整情绪,让大脑平静下来,能让我们进入更深层次、更系统化的思维。
辅助手段。思维导图、流程图、学习类软件,都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回顾要点,达到更好也更慢的思维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