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减少消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自己来说更重要的事情上。但是,要想做到理智消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一想每天只要我们一睁开眼,无不被应接不暇的营销广告包围。能够做到时刻保持理性,不被营销所裹挟还是需要有相当强的自制力的。
以防万一出现冲动消费买了不该买的物品而产生负疚感;买完后闲置,浪费资源;消费过程当中纠结,犹豫,懊悔等各种情绪上的消耗,我认为制定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有冲动消费倾向时按照这个原则可以帮我们节省相当一部分精力从而可以快速做出决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成长,陪伴家人,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也算是从另外一个层面践行了极简生活的理念吧。
我在每次消费行为实施前都会理性区分这次的消费会成为我的资产还是负债来判断此次消费是否足够理性。
《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就提到富人买资产,穷人买负债。其实越有钱的人在消费时越可以做到充分的理性,反而穷人越容易掉入到无意义消费的漩涡中。
这篇文章我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简单理解资产就是可以为我们带来持续不断的正向现金流,而负债则会产生负向的现金流。资产就好比是我们的一个员工可以为我们创造源源不断的收入,而负债可以理解为一个不断从我们口袋里拿钱出去的人。
打个比方说,把钱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就是资产项的消费。尽管短时间之内看不到回报,长期来看智力投资提高了生产力,其所创造的价值自然也就跟随提升,最终也就体现在了金钱的回报上。
购买房产如果是为了自住那房子对我们来说就是负债;但如果买完装修后租出去所赚取的租金,除去贷款还有剩余的部分进入到现金流,那这个时候房产就是我们的资产。
而且我曾经观察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我自己使用苹果手机期间,如不出意外,更换手机的时间点基本会是在第三年。手机外观崭新的状态下手机依然会出现卡,反应慢,电池存量差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得不更换。
后来看了一个揭露消费主义阴谋的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后就明白了其中真正的缘由。
手机厂商每年都会推出新款的手机,通过各类宣传营销来诱导消费者购买。不过,每年都更换新款手机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手机的寿命如果不做人工干预那更换手机的周期可能就会相当长。商家为了能够让手机成为消费者短期之内可以定期购买的消耗品,在生产过程中做了不损耗手机功能的人工干预,这样手机在用到第三年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反应慢,卡极等现象。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也就会心甘情愿再去购买新的手机了。
像这样类似被操控的消费行为在互联网上其实更常见,购物网站的定向推送,大数据分析,各类直播带货等等的体验式解说等等都在无形中诱导我们进入到无限制负债的境地。商家在根本不了解我们每个人需求的情况下,却永远都在喋喋不休的灌输不要停止消费。
口红一支颜色怎么够?这些颜色你都应该拥有。衣服,包包是时候要换新款啊。护肤品的新功能总是层出不穷,利用消费者的心理痛点通过广告植入商品功效,短暂的为消费者做心理按摩,卷走的却是消费者口袋里的金钱。而上述类似情境下的消费无形中都只为你积累了负债,长远来看几乎产生不了任何的回报。
而我们自身能做到的,就是在消费浪潮越是高涨时我们越是要理性认知消费行为,控制消费欲望,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一味的买买买积累负债,不会为我们的生活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如果不理性的区分资产和负债,盲目消费只会让我们陷入老鼠赛跑的怪圈,每日早出晚归赚钱卖命都只是在为无休止的被商家收割,陷入财务紧迫和危机。
疲于应付当下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可能就是失去了从长期规划中所可能收获的未来的种种机遇和可能性。我是一名理财规划师,也是一名极简生活的践行者,欢迎关注我的豆瓣,点赞或收藏。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对你有些许帮助。
愿我们都能做理性的消费者,懂得区分资产和负债。只做必要的消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经营自己的生活,拓展自己的眼界和能力圈,去探寻更符合自己内心向往和舒适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