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最后的大儒梁漱溟,给予我们的启示

一、家室渊源

梁漱溟于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广西。

据考,其祖上为忽必烈后裔,明初,其先祖没有返回草原,而是迁居河南。

清朝乾嘉年间,梁氏家族第十九代传人梁垕离开河南,举家迁往广西桂林。

道光年间,梁垕的儿子梁宝书考中进士,先后做过直隶的知县、正定的知县和遵义的知州。宝书的大儿子名叫梁承光,是梁漱溟的祖父。梁承光交游甚广,喜欢谈论兵事和骑马,做过山西永宁知州,后因筹备防御捻军劳累而死。

梁承光有一幼子,名济,字巨川,即梁漱溟的父亲。因家中巨变,梁济在生母和嫡母养育下,过着艰辛生活。幸而,其嫡母识文断字,还擅教授,她在家中设立私塾,以解决生计,由此梁济也学会了识文断字。1885年,梁济考中举人,由此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好转。

梁氏可谓世家,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好事功,从梁漱溟的曾祖到他父亲,其实都是走的读书做官这条路,具体而言,都以务实为主。到了他父亲,梁济这里,做的是民主部门和教育工作,这对梁漱溟影响也是极其大的。

以至于后来,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道,梁漱溟发起了乡村教育,这也是他一生所为之实践的“事功”,不能不说受了他父亲的极大影响。

另外,就是他父亲后来因为看不惯清廷腐败无能,竟于1918年11月13日清晨,投湖自尽。同时留下了《敬告世人书》,其中写道:

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

可见,梁济性情十分之刚烈决绝,这在梁漱溟的一生中也有了很大的影响。梁漱溟一生,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国家民族存亡之道,一直敢于讲真话,做真事,我认为受到其父亲影响最大。

梁老墓地

二、启蒙教育最重要的是开阔视野和学会读书思考

1、中国人讲三岁看老,是指的人的性格。而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则是为孩子今后人生的方向奠定基础。

梁漱溟开蒙的很少有四书五经,而是当时相对来说比较新颖的《地球韵言》之类,这本书对各国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介绍。郭沫若在《少年时代》里讲过这本书,说这本书对于儿童而言真是一本好书,简直是无上的天启。

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给下一代传授知识的新观念,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中国近代科学知识传授的贫乏。

让梁漱溟弃四书五经,而读《地球韵言》是梁济的主张。原因也很明显,当时中国备受欺凌,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已经认识到,落后的根源不在其他,而是缺乏进步的思想。另外,梁济给予的教育环境十分宽松,启发孩子爱读书之后,便由他自己依照兴趣去读。在这样一种颇为现代的开蒙之后,梁漱溟最喜欢读的都是些当时比较进步的杂志,比如《京话日报》、《启蒙画报》、《中华报》,接触的都是一些新文化、新思想。这也就彻底让梁漱溟的视野更加开阔了。

即便到了建国之后,梁漱溟也多次要求去俄国学习心理学,还自学俄语,虽然没有成行,但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

2、另外就是学会读书思考。梁漱溟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读书,但他更喜欢思考。在梁老的回忆里也不止一次谈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读书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他大意是说,有些人读书能够掌握很细致的知识,过目不忘,我没有如此本领。但我胜在可以思考,我是属于那种创造性读书的人,读过别人的书,总是会咀嚼再三,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

关于这一点,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提到过,人如果读书过猛,就会对精神造成毁坏,因为自己就不懂的思考了。自己的脑袋变成了别人思想的容器,那就得不偿失了,不如不读。

说到爱思考,梁老其实最爱思考,这一点或许也是天性使然。在他读小学的时候,当其他人在一旁嬉戏打闹的时候,梁老最喜欢的就是站在操场一旁伫立,他也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喜欢独处和静思。所以,很多同学嘲笑他,因他少年老成,还给起了一个外号叫:小老哥。

到其晚年,有朋友和学者问过他有什么嗜好,梁老回答说,无他,唯思考耳。可见,思考贯穿了梁老的一生,也是他成就的源泉所在。

当我们现代人被庸碌的生活迷失了眼睛的时候,问一下自己有多久没有思考了?算不算是一种警醒呢?

三、 一生向佛的开端,少年向青年的转变

梁漱溟自幼接受的教育没有所谓的狼爸教育,相反极其开明。所以,他的思想跟随着当时如火如荼的新思想新文化也慢慢前进着。

所以他对于一些古籍是不屑于顾的,比如老庄这些东西,他认为就是玄之又玄,用来骗人的。他所喜欢的是一些政治事务,是踏踏实实去做事情。

但随着年龄增长,见识增多,抽象思维开始发展,梁漱溟开始意识到:人生,离不开这些所谓玄之又玄的思想。

因为,这些思想都是极度浓缩过的精华,是无数人为之折腰的宗旨,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这个时候,他又遇到了一个朋友,是他中学同学,叫做郭人麟。这个人喜欢读佛经,喜欢看老庄。通过交往,梁漱溟深深折服,也很快发觉了自己意识的局限性,于是他把郭人麟当老师,甚至把他讲的话抄录在册,细细体会。

从这个阶段开始,梁老不再拘泥于事功,而是开始对人生问题展开探索。另外,在当时,其父梁济为母亲守孝三年,家里闹了经济危机,所以他很苦闷。

就在这样一种综合影响下,梁漱溟开始产生了出家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最终没有实现,但梁老自此一生食素,未曾改变。

甚至在晚年,梁漱溟也多次提到过,自己其实是一个佛家,甚至是有前世来生的。当然,我不赞成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但我们可以看到,梁老的思维转变是如何变化的。

他从具体的事物开始转向抽象的思考,这里边其实也是一个人思维发展的正常过程。每一个孩子在少年时候都是比较具体化的,他们谈论事情必须有一个客体。这个时候,打下开阔的视野和科学的思维是极其重要的。

但到了青年时期,思维开始抽象集中起来,很多孩子会有很多古怪的念头冒出来,这一点,其实不管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在青年时代都是一样的。这种苦闷是共通的。

只不过,大部分人放弃了这种探索,转而让生活的琐碎磨平了自己的思维冲突。而大师,则往往是在这种冲击中,重新找到了方向。

在梁漱溟青年这一段,从十八岁到二十三岁这一段时期,他发现自己显然是做不了什么的。也是因为年轻性急,所以,他产生了佛家想法,开始吃素,开始研究佛学。

这也是梁老的另一个特点:认真。他只要认定了一件事情,就认认真真的去思考,去做,这一点也是区别于常人的。常人经常是,出现了一个思想,然后并不过多思考。随后,再遇到另外一个思想,就转投其门下。

这样,始终形成不了深刻的见解。当然,如果梁漱溟一直在佛学路上走下去,或许我们就看不到一代儒学大师,而是一位佛学大师了。转变源自另外一个人,一个实际上把梁漱溟从出世拉到入世的一个大人物——蔡元培。

四、人生的摇摆,找到佛学和儒学的契合点

1915年,梁漱溟写下了一篇《究元决疑论》。这篇文章,其实是他自从一心向佛以来的一次总结。就像是很多知识分子的处女作一样,这篇文章涵盖了作者身上最闪光和最独一无二的地方。

文章主要的意思是说,其他理论其他学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是胡说八道,只有佛家才能救人于苦难。

因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欲望,其他的理论根基都是叫人向外寻,而不向内心看。这样一来,欲望不断,痛苦也就不断。

当时这篇文章一发表,就炸了,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由于这篇文章的学术价值较高,同年12月,商务印书馆将其收录到《东方文库》之中,并将其作为单行本进行了出版。

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梁漱溟得到了蔡元培赏识,进入了北京大学,既然进入了知识分子的朋友圈。

他到了北京大学教书,教授佛学。同时,天生的责任感,让他从佛学上继续探索,转而进入了儒家,转向了孔子。

佛家是出世的,但梁漱溟认为,佛分两种,一种是度己,一种是度人。而他最终选了后者,他决定入世修行。用自己的思考和文字来指引世人的方向。

如此以来,儒家的学说就成为了他的另外一种归宿。

梁漱溟到北京大学的第一天曾经问过蔡元培一个问题:

“先生对孔子持什么态度?”

蔡元培沉吟片刻,答道:“我们也不反对孔子。”

梁漱溟说:“我不仅不反对而已,我此来除去替释迦、孔子发挥外更不做旁的事!”

由此,其实梁老已经确定了毕生方向,其年23岁。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能够在二十出头便立志做某件事情,应该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领路人也不多。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往往也都是做事的技巧,而非做人的学问。

谈到做事情或许头头是道,但一说到做人,一说到做学问,似乎都不屑一顾。因为,当代,也不仅是当代,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离不开金钱和权力的。

也对的,不论如何,都是过一生,自己的选择也总是对的。当时,社会上贪婪之风很盛,梁漱溟说:

当他看到一般人竭力地向外寻找解决贪婪的方法时,他非常怜悯这些人。在他看来,解决贪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外界的门路,而应该从内部寻方法。对任何人来说,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不是从别处寻找的,而是从自己身上得来的。就像一个人家中本来拥有宝贝,他却不自知,还要拼命地向外寻找,以至于寻遍天涯海角都未能找到一样。在梁漱溟看来,这种人是愚蠢的,他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也不能重新回到那个藏有宝贝的家中,确切地说,他们已经误入了歧途,只有当他们转变思想,向内发力,才可能迷途知返。

如此读来,依旧振聋发聩,十分具有启发性。

实际上,终其一生,也就是在如此实践而已。我个人感觉,梁漱溟梁老是这样一个人:

1、 首先,他是个天生具有责任感的人。他心怀的不是自己或者家庭,而是国家民族,此其一。

2、 然后,他是一个敢于坚持自己的人,哪怕到了建国之后,他也是一直坚持做自己的,虽然力有所不逮,但他依旧在坚持。

而国家和民族实际上最需要的恰恰是这样一种人,只是这种人,现在愈来愈少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