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关注自己的事业是《富爸爸穷爸爸》的第三章,通过这章的学习,终于理解了罗伯特·清崎说的事业是一个什么概念,跟以前理解的完全不一样,简单地说,清崎说的事业指的是建立属于自己的资产。摘抄了以下内容:
1、富人关心的焦点是资产而其他人关心的是收入。
2、存在财务问题的人经常耗费一生为别人工作。
3、只有你把额外的收入用来购买可产生收入的资产,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财物安全。
4、不需要到场就可以正常运作的业务,拥有它们,但由别人经营和管理。如果必须在那儿工作,那它就不是事业,而是职业了。真正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能够产生收入的房地产、票据(借据)、版税,如音乐、文章、专利、其他任何有价值,可产生收入或有增值潜力并且有很好销路的东西。
5、开始关注事业,在继续工作的同时购买一些资产,而不用买负债。(这里的事业指的是资产)
6、一旦把1美元投入到资产项,就不要让它出来。应该这么想:这1美元进了资产项,它就成了我们的雇员。关于钱,最妙的就是让它一天24小时不断的工作。照常去工作,做个努力的雇员,但要不断构筑资产项,也就是说要不断的建立自己的事业。
7、富人和穷人一个重要的区别:富人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买下诸如大房子、珠宝、皮衣、宝石等奢侈品,因为他们想让自己看上去很富有。他们看上去的确很富有,但实际上他们已深陷贷款的陷阱之中,那些能长期富有的人,就是先构筑资产项,然后采用资产所产生的收入购买奢侈品的,而穷人和中产阶级用他们的血汗钱购买奢侈品。
这里就让我想起前几年流传很广的一个小故事,美国老太太在她死的时候终于把房贷还完了,而中国老太太终于在死前攒够了买房的钱,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大家都觉得应该向美国老太太学习,我自己就是这样的。
现在看来,不能这么简单的看待这个小故事,从一种意义上说,中国老太太的做法才是对的,先建立资产,延迟满足,只不过是她建立的资产太慢了,耗尽了一年。当然,这个故事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存在的,而且结局也不应该是这样,正常的应该是中国老太太老了有一大笔钱,安享晚年,最后也没买房,因为根本没必要,中国老太太没那么傻。
美国老太太一辈子困在债务的泥潭里,只有死才能真正摆脱债务,而且死后还留下一堆的债务,因为到老,她的收入水平就更低了,她的负债只会更多,而不是还清债务,所以说只有死才能真正摆脱债务。
我认为这才是真实的故事,从国家层面说,讲这个故事可以刺激消费,加快经济运行,这么做没问题,但个人这么做,可能会让我们一辈子困在各种债务中,拼命工作赚钱,不然生活就崩溃了。
别忘了,债务是要支付利息的,也就是我们要为银行打工,反过来,存款是有利息的,而且在如今投资渠道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好的投资是可以对抗通货膨胀,是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富的。
回到现实,中国的房子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附加物,不能简单的用这些套理论。在我们国家,最好还是要有房子的,比如拿我来说,很现实的几点:只有买房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调动各方资源,也就是钱,如果不买房,别人就会向我们借,我们这些人之间借钱是没有利息的。第二、买房了很多事情就比较确定了,刚开始可能辛苦点,但欠款会越来越少,但租房,房租却会越涨越多,这个也会让人很崩溃的,还有其他集聚在房子上的东西。
我把房子算入到生活的必须成本中,换一套更大房子的时候,有些收益已经递减了,这时候就要慎重考虑了,最好是把钱用来购买其他能带来更大收益的资产,而不是一辈子捆在越来越大的房子上。当然,作为投资,能带来更大收益时,这时房子的概念要另算。
8、关注自己的事业并不意味着要开一个公司,虽然有些人会这样,我们的事业重心应该是资产项,而不是收入项。
晋升或者一份更好的工作只是围绕着工资收入转,只有把额外的收入用来购买可产生收入的资产,我们才能真正感到财务安全。
9、大多数穷人和中产阶级财务保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经济基础。他们必须依附于工作,安全运作,他们无法承担风险。
10、当资产产生的收入能够支付奢侈品时,才是可以购买它们的时候。
11、为了财务安全,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