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文具,有着“谜之热爱”。
因为工作需要,我常常去书店买书,距离我最近的书店在一家商场的3楼,每次从3楼买书下来,我一定到2楼,转半层的距离,去我最喜欢的那家文具店买文具。
记得第1次偶遇这家店,欣喜得不能自已,只有一个词能够表达我的情绪:惊艳。
我每次去的时候都是学生上课时间,整个店顾客不超过3个,我就那样慢慢转,总认定自己中意的文具就在转角处等着我。每次都能搜到一些宝贝,主要是笔和本,偶尔也买个读书架,胶水或者订书机之类。
我的文具袋是透明的,里面常年装着大概20多支笔,大Boss看到就笑:你能用了那么多吗?每天放包里不重吗?
我答:有些时候,笔不仅仅能用来写字。
有段时间我们要做GMAT培训,我主要负责其中的阅读和写作,这对于学生和我的要求都比较高,我们都压力大。
每次上课,我都习惯性的把自己的笔拿出来,在课桌上一字摆开,喜欢哪个就用哪个,学生们常常绷不住就笑了。我知道他们一定想起了那个把茴香豆一颗颗摆好的“孔乙己”,大家都放松了,我们就开始上课。
有时候哪个学生表现突出或者进步很快,我都会豪迈地打开笔袋,让TA随便选,喜欢哪支笔就拿走,作为奖励。其实就是一支极为普通的笔,但我们都会很开心。
在他们挑选的时候我常常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选到我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支;但选着选着我就忍不住帮忙介绍,辅助他们选择。
很多人都觉得不就是一支笔,至于吗?
其实真的不一样。
比如外观,柔和度,光滑度,书写的流畅性,图案设计,对纸张的要求,千差万别。
选到自己适合的,就放佛找到了生命中的好朋友,可遇不可求。
我极少用学校给老师们提供的千篇一律的那种笔。因为忙起来大家会混用,就总是找不回自己那支。
有时候学生选择的恰好是我自己当时最喜欢的,欣喜所见略同之余也会不舍,但还是赠与对方,然后放学后第一时间跑到文具店再买一支同款,可是总感觉不太对,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行。
后来先生和我一起逛文具店时,就把我挑好的笔再多拿几支,作为赠品备用。有一次我们结账时正好遇到他的好友,他看到我们拿的笔就问:哥哥你这是要开展新业务,卖文具吗?
因为知道我这个爱好,大Boss每次给学生买奖品回来都先让我挑选,这对我而言就像是过节。每次都开心到手舞足蹈。
她就建议:你有空也去买几件新衣服,天天都穿旧的,身上这件是不是5年前咱俩一起买的?我说是啊,可是没有破呀,为啥不能穿?
旁边的家长听了说:你爱穿啥穿啥,怎么高兴怎么来。我就得意得笑。
我还有一些衣服是学生们店里的。
大学生在校创业开服装店,我总会过去买几件支持一下,虽然衣服并不是特别符合我的审美。好在学生们和家长一样宽容,我穿什么上课他们都不计较。
我妈从来不阻挡我买文具,甚至哪里上新她知道了都会第一时间告知我。有时候也会买来送给我。
我问她:你不认为我这是浪费吗?
我妈说:你每天那么多的工作要做,要面对学生,家长,领导。。。。。。这对于一个内向的人来说是个挑战;你喜欢文具,它们可以让你的情绪舒缓,这有什么不好。放松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话说到了我的心里。
p.s.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面对压力。最好的结果莫过于学会斯多各派哲学的心法:
区分自己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东西,接受那些不能控制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能控制的东西上,并且有勇气去控制;
或者尝试美国管理学大师Heath兄弟提出的“10/10/10法则”:从三个时间尺度去考虑一个问题:
1. 10分钟之后,你会对这个决定作何感想?
2. 10个月之后,你会作何感想?
3. 10年之后,你又会作何感想?
这样一路问下来,基本也没有那么纠结了。
实在不行,就给自己找个感兴趣的点,比如收集文具。
纠结在某种程度下是因为过于关注眼下。跳出来看看,真的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