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验交流:心理机构的发展与个人成长

8月31日,湖南省心理咨询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湖南康达精神卫生中心(康达心理诊疗中心)举行。湖南省心理咨询协会常务理事梁定召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组织机构发展与个人成长》课题。


行业代表梁总做经验分享

梁总从企业寿命、婚姻家庭、职场压力、心理疾病等方面和大家展开了讨论。他说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统计,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成立3年后持续正常经营的约占三分之一 。而在日本和美国,截至2023年9月,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2岁 。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4岁。

我们明明感到身边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人,心理方面的疾病好像都与日俱增,可是机构面临的困难却越来越多,很多机构甚至由于经营不善而纷纷倒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国内心理机构主要面临的困难有以下几点:

1、盈利困难。76%的心理机构连续3年净利润下滑,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新的盈利模式发展乏力。

2、竞争激烈。AI的兴起对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很多水平一般的心理咨询师可能他们的水平还没有AI高。

3、需求认知不足。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尚未完全到位,部分人仍将心理服务视为“非必要开支”,需求被严重低估。

4、心理人才短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大城市人才聚集,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人才匮乏。


与会代表热烈发言

那么造成这个现状的根源是什么呢?梁总分析道,表面上看,一是内卷,二是跟风,三是自恋。经常是别人上什么设备,他也上什么设备,别人做什么项目,他也做什么项目,没有自己的沉淀和积累,没有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就像湖南康达精神卫生中心李总说的,企业一定要沉下心来学习和积累,要通过时间来打磨自己的核心技术。康达做到现在,为什么能够在成瘾治疗方面有很高的话语权呢?就是因为他们二十年如一日,一直深耕这个领域,积累了足够多的案例,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团队也得到了足够的锻炼。而这些,正是我们很多心理机构所欠缺的。

随着国家政策的收紧和心理行业知识的普及,中小型心理服务机构也将面临着转型。那些能够真正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机构将得到支持,那些急与求成的机构可能会加速出局。心理机构可以成为前端的一个入口,与有资质的精神专科医院合作,通过初筛、诊断、治疗、康复来帮助来访者真正解决问题,可能会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