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关于情绪处理,我的段位?
一年多来,探索情绪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向张德芬老师、克里希那南达取经,还有一些技术层面的书籍阅读,或多或少行成了自己的情绪管理流程。
觉察—辨识是什么情绪造访?
理解—理解其背后积极意义,让自己冷静。
倾听—内在的小孩,要传达什么信息给你?外界或自己没有满足内在小孩的什么需求?这个需求往往是小时候没有满足的。有时候需要深挖儿时痛苦经历。之后要告诉自己现在已安全。
恢复信心—提出解决方案,并在脑海中重塑相同情境,你将采用新的措施应对。当再次遇到相同问题时,就不会重蹈覆辙。
信心—我能把控自己的反应,我是有能力的。
我现在处于什么段位?我面对的困境是什么?情绪管理这块,我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
过去处理最多的情绪是痛苦、悲伤、怨恨、焦虑、害怕、失望、愤怒,现在情绪较多的是平静与探索知识的喜悦。目前主要做的工作是探索方法,探索技术层面的东西,探索硬件方面的东西——如果把信念、情绪、情商比做软件,那么就可以把理解力、思考力、判断力等比做硬件。
这么一看,这个课程就有点不太适合我,它不再是知识更新或补充。那么,就当做是和易仁永澄老师的交流吧。
02杂七杂八想
情绪处理这方面,我需要更加敏锐地觉察出情绪来,需要对每种情绪研究更加深入——释放出苗头信号,我就要能抓住它,把它对生活的破坏力降到最低程度。关键字就是“快”。工具方面,选择易仁永澄老师的“自我觉察表”。
“静观其变”——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道。《大学》中的相似说法:“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昨天听到易仁永澄老师说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一直在接触西学,教材、资料都优先选择歪果仁写的,我的知识体系貌似缺了很大一块。《大学》中的这句话,有高屋建瓴、一语道破天机的味道。
老师的课程体系建立在“小我”与“甜面包热汤模型”上面,在吸收其他人理论的前提下,有了自己的创新。模仿,又有了超越。我什么时候才能将所学融会贯通,建立起自己的体系来?我现在的天花板是什么?智商又不够用了·······
我是快乐的水壶,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或不同意见,请留言。我将认真阅读,期待和您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