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宿养成记030篇-
在民宿社群里看到了一个问题:大家都在追逐有绝佳风景的选址开民宿,等这些风景都被霸占后,民宿还能怎么做?还会有出路或者其他玩法吗?
故里小姐只能告诉你,除了绝佳的风景,还可以做极致的服务、在地文化、主人的初心、独特的设计、品牌等,不要陷入绝佳风景的选址这个坑里了。
更多精选文章可以在美宿养成记公众号后台回复“m”获取目录。
2016年,民宿目前火热发展的背景下,有着巨量的消费市场需求。民宿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旅游热点城市的民宿,可以打造高端精品的民宿群;
一二线城市的民宿,可以打造大隐隐于市的城市民宿;
例子:莫干山的民宿,已经被打造成为了旅游观光景点。
那位于旅游知名度不那么高的村落,
没有绝佳风景的民宿出路在哪里?
民宿又该如何发展?
民宿正在快速发酵
以某地为例,最早一批从事民宿经营的80%以上为本地人,虽有受其它地区民宿发展影响,但主要还是自身的那份“情怀”。投身民宿经营,许多人是为“圆自己的梦”。
投入和产出的距离
许多民宿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一到周末的确一房难求,可在非周末期间却门庭冷清,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事实上,故里小姐认为民宿在前期投入的时候需要严厉的把控。以某花园为例,自家房屋改建,自行设计,即使如此,前期投入仍达到了300多万元。而县内一新建民宿,计划前期投入资金2000万元,目前装修过半,“砸”下去的钱已有1200万元。回收成本的路上遥遥无期。
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的是,回报周期漫长。
以某花园的主人介绍到房间共有9间,房价从400元至800元不等,最初计划回报周期为3至5年,经过近半年运营后发现,入住率并不理想,需要将回报周期延长到5年以上。而且除客房经营外,还需要加强餐饮服务,方能保持每月20%的盈利,但与原来的回报周期仍相差甚远。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除了投入与产出的现实距离外,民宿发展还存在一个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像去莫干山的客人80%至90%是冲着民宿去的,他们会为一家民宿去度假。但大多数的民宿的客人来源,还是以旅游为主。像一些成功的民宿案例:过云山居、松赞、宛若故里,并不是将民宿当做旅游路上的一个歇脚地去开民宿的。而当民宿有特色,服务也跟得上的话,其实也能够吸引客人冲着民宿来度假。但仍需注意不要把民宿做成酒店。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极致的风景+在地的文化+主人的初心+家文化/乡村文化+极致服务。
故里小姐也接触过上千的住宿者,而他们吐槽的住民宿时“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也让我清楚知道民宿这路还需更多美好的同路者。
“窗外景色不行,房间隔音效果差,价格还贵。”
“每间房价直逼高档酒店,但却不如高档酒店舒适,服务跟不上。”
“没有家的感觉,更别说乡愁了,就是有设计感觉的农家乐。”
大多数的乡村民宿还有个“通病”,没有夜间生活。“我在日本的民宿,白天有花海,晚上居酒屋、有温泉,还有民谣俱乐部,很多人愿意留下来。”民宿需要回归本质,还要考虑留下客人的元素和配套项目,而不仅仅是盲目扩张。
民宿虽美,不应跟风
作为乡村旅游的新新亮点,民宿的发展风头正或。很多农家乐想要通过转型走向民宿这条路,但时除了会带来过热、过剩的问题外,其他的各种小问题也只是不容忽视的。
有民宿业主按照目前成本计算,小型农家乐如果想要转型成民宿,一间房的改建成本在800元以上,整体成本大概在18万元左右,看起来小型农家乐“转身”很简单。但是如果是所在区域仍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话,中型大型农家乐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而且就农家乐主人自身经历而言,办民宿,不仅要有情怀,还要抓住市场。现在许多民宿都在通过自媒体进行营销,这对传统农家乐经营者而言,也有着不小的“鸿沟”。此外,语言、餐饮、服务质量等等,也都是不小的挑战。
目前民宿表现出定价偏高,趋利性明显等问题,需要有相关政策进行引导,使其回归到“本真”的发展状态。同时通过导向性发展规划,打造集群式民宿,改变目前零散发展的状态,也能改善现有的民宿情况,打造更精品的旅游产品。
故里小姐认为:除了绝佳风景外,民宿能深深打动人的,还是做民宿这群人的初心,理念、情怀、价值观。因为人类都是感性的动物,而旅行的意义是对人生之为人的终极思考、只有在大山大海面前,人们才会发现自己的渺小和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