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着孩子去农场体验生活——砍甘蔗。砍好了甘蔗,需要削皮儿。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即使用机器削皮儿也觉得太慢了。大中午的,太阳又毒,宝妈排队,我带宝宝去凉棚下等待。
旁边有人聊天,我凝神听了一会,不成想居然听到了现实版的“抓娃娃”。
故事主人公是讲故事人(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叔)的亲戚或邻居,所以可信度还是蛮高的。
方便起见,我把故事角色用甲乙丙代替。
故事一
甲,经济颇有实力,无奈儿子不争气,学习一般般,那些年刚流行出国热,甲就把儿子送到了漂亮国,还对亲戚朋友各种夸耀,儿子出国留学了。若干年后儿子回国,甲问儿子都学了啥,儿子说不上来,找人测试了一下,还是出国前的水平,合着出国留学就是旅游了几年。
故事二
乙,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羡慕不已,一心想让女儿出国留学,能嫁个老外更好。无奈砸锅卖铁只能去澳大利亚。女儿出国了,留学了,不负父母所望,也嫁了老外,可是,没过两年又离婚了。由于此女没有真才实学,又不肯吃苦了,只得回国啃老。
故事三
丙也把女儿送出去留学,钱按时转账,可是女儿就是不回来。如此过了若干年。丙想孩子呀,可是没招。直到有熟人在郑州看到该女,事情才露出水面: 此女不想出国,是丙逼着她出国的,实际上,她根本没出郑州,偷偷租房安顿下来,偷偷结婚生孩子,父母按时转账的钱照收不误,就是不回家。
故事四
丁是上海富豪,有些主见,为了把女儿培养成人,颇费了些心思。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放着豪宅不住,租住贫民区,还对孩子说家里很穷,一切都靠她自己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女儿果然争气,高考成绩斐然,分数线超过了北大和复旦。女孩儿选择复旦,理由是离家近,可以照顾父母。丁说,不管你去北京还是留在上海,都随你,爸爸都给你买一套房子。女孩儿诧异,问,你们不是说家里没钱吗?丁说,那是骗你好好学习的,其实咱家有的是钱,走,带你去咱真正的家看看。
女孩儿看到的真正的家是大别墅,独立花园,面积堪比一个中等社区,四五百万的豪车六辆。女孩儿崩溃了,信念崩塌了,她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落差,自杀了。
聊天的几个人一片唏嘘。
一个说,这不就是电影《抓娃娃》里的事吗?
另一个说,对对对,就是《抓娃娃》里的事。
讲故事的人说,这是真事儿,不是电影。
我默默地想,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电影里的情节哭穷部分有些夸大(各种砸钱营造场景),结尾部分没有现实中的故事凄惨。
要是沈腾看到了我写的这几个故事,会不会又有新的创作灵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