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咨询案例中好几个是关于三十未立的问题,似乎人一过三十大脑的焦虑程序就开始启动,并且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到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大家急不可耐地用各种社会主流价值观来评估自己是否达到三十而立,且无论目前自己状态如何,得出的结论多是对自我的怀疑:我三十都还没有立,怎么办?
我随口列举了几个三十未立的名人例子:
马云35岁的时候才创立阿里巴巴;
董明珠36岁到珠海打工,加入格力从业务经理做起;
任正非到43岁时才用21000元创立华为;
林肯51岁时当选美国总统;
塞万提斯68岁时写完《堂吉诃德》;
摩西奶奶78岁时开始学画……
你急什么急?
答曰:我怎么能和这些神人比呢?
那好,我说几个我身边朋友的故事。
01
田先生,我的前同事,一个怀揣梦想的老文青。37岁,未婚,正在深圳这座充满梦想的城市里创业打拼。
十多年前,田先生从中部城市一个普通院校文科专业毕业,怀揣改进高校僵化无效的教育体制的远大理想来到深圳。所谓遍地都是机会的深圳,对一个刚刚从普通院校毕业,没经验没背景只有梦想的年轻人并不偏爱,没有找到理想中的工作,只好到某快递公司做了一名电话客服。田先生决定做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工作,努力学习,积累经验。没想到,一年后却因公司业务不景气被裁员。出师未捷的田先生深受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梦想,在梦想与现实的鸿沟面前,他开始制定阶段性策略和行动计划,逐步填满鸿沟。田先生先后尝试了做销售,做策划,做培训,到民营企业工作,到外资公司工作,一切都是为了磨练自己的能力,扩展自己的人脉,为未来做好储备。
36岁的时候,田先生放弃了大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坚定拒绝了老板的多次挽留,从一家行业领袖公司辞职,与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专注于帮助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公司。他的梦想支撑着他一路坚定地走来,他希望未来能成立一所私立大学,改进现有的大学教育体制,让大学生能够在学校里学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年轻人实现自我和改变世界做最好的准备。
37岁,刚刚踏出创业第一步,可以想象前路必然布满荆棘。未婚没有女朋友,租房开一辆小车。我问田先生:你觉得晚了吗?田先生露出文青式的腼腆笑容,回答:晚什么晚呀,这一路脚踏实地,梦想越来越近,我觉得值得。急也急不来。
有梦想,在路上,什么时候都不晚。
02
莹小姐,我好友,一个拥有阳光般灿烂笑容,对生命充满无限热情的女孩。应该说,是女人:34岁,离异。
莹小姐从西部一所重点院校毕业后进入一家服务芒果电视台的广告公司工作,从小文案做起,一路靠自己的打拼和能力,三年时间成为公司创意策划部门的中流砥柱。在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为了和那时的男朋友结束两年的异地恋组成一个幸福的小家,莹小姐婉拒了公司老板的再三挽留回到家乡西部城市,开始人生新的篇章。
之前的工作经历给了莹小姐很大帮助,她很快在本地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做到策划总监的位子。广告行业乙方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众所周知,但在莹小姐身上从来看不到广告狗的苦逼样,她总是活力四射地出现在众人面前,给大家带来一缕灿烂的阳光。对生活的无限热情,以及对人生各种可能的不懈探索,让莹小姐过着超乎寻常的精彩生活,她热爱跑步,一有空就到处旅行,喜欢尝试各种新奇的事物,热衷于和设计有关的一切,一年看三四十本书。我问她:累吗?她说:这是我喜欢的生活,充满未知、惊喜和创意,我享受和吸收都还来不及,怎么会觉得累?
不过这种对工作和生活的十二分激情逐渐拉开了她和她那位公务员先生之间的距离。两人终因人生追求和生活状态的不同而分手。莹小姐伤心大哭了三天,然后又将她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阳光味带回了办公室。
离婚半年后,莹小姐决定辞去策划总监的职位,到深圳(又是深圳!)转行做金融相关的工作。听到这个消息,我忍不住放下生涯规划师的专业,脱口而出:你疯了吗,你连买个基金都不会还去做金融?怕是中了最近互联网金融火爆的毒?莹小姐说:不会可以学呀。我可不是随便跟风中毒的人。我想给自己的人生更多可能,也想帮助其他人实现人生的更多可能。金融可能是最实际的一个工具。
于是,莹小姐收拾好行李来到深圳,租了一间50平米的房间,每天在楼下星巴克看金融类书籍学习新知识,参加基金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开始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
34岁,离异,职业发展从零开始。但莹小姐丝毫没有三十未立的焦虑。找寻人生更多的可能是她的信条,保持一颗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心,什么时候都不晚。
03
王叔叔,我姨父,生于50年代末。中学毕业后进入部队,一直在部队做文化宣传工作。90年代末转业进入本地文化馆工作,过着朝九晚五喝茶看报的生活。那时将近四十的王叔叔早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家庭幸福,有位温柔的妻子,一个可爱的女儿。只是文化馆这个不咸不淡差事,用今天的社会价值观来评判,他可能只算成家而未立业。我不知道王叔叔的内心是否焦虑挣扎过,但至少从外表来看,他是幸福淡定,从容不迫的。在文化馆工作的近十年中,王叔叔慢慢发掘出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成为一位画家。他利用在文化馆工作的资源和优势,四处求学拜师,从零开始,几十岁人却以小青年般的热情和干劲,一天作画十几个小时。50岁的时候已经是文化圈里小有名气的画家,自创了一派油画风格,最贵的画可以卖到三十万一幅。
四十多岁时的王叔叔,以今天的社会价值标准来看,没有立业,而人生可能也就这样了。但谁料到,50岁的他探索出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成就了一番事业。不放弃探索,立业真的什么时候都不晚。
如果让我继续,我还能讲出更多身边三十未立的故事。容我再啰嗦讲一个不同的故事。
04
吕小姐,我大学室友,一个从小就是好女儿、好学生的上海姑娘。大学四年过得波澜不惊,成绩中上,社团活动时不时参加一些,没谈恋爱没学坏。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国有银行工作,在银行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一年甜蜜恋爱后结婚,婚后一年生了个大白胖儿子,可爱得人人都想咬一口。夫妻两人在银行勤奋工作,收入稳定。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先后在上海买了两套房,座驾从小polo升级到奥迪A5。今年年初又添了个女宝,凑成一个好字。
成家,立业,按今天的社会价值观标准,她在三十岁前都做到了,奇怪的是前几年每次同学会结束后,吕小姐都悄悄跟我说:怎么感觉自我评价又低了一些。你们的生活都好精彩,好让我羡慕。要知道,那时候她口中的“你们”,是一帮大多数三十岁了还没房没车没结婚,苦逼在外打拼的同学。
05
知识的累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缩短了成就事业的时间。工业时代需要十几几十年才能造就百亿、千亿级企业,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可能只需要几年时间。这无形中使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将速度作为评价个人成就的重要指标。以前不到四五十岁不敢被称为领导,现在遍地都是八零九零后的企业家、青年领袖。特别是在我们国家这样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个人取得成就的速度和数量(物质财富数量)成为评价这个人最重要的指标。
这样的价值观造就了职场上越来越大的压力,人人都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竞争状态,生怕自己慢半拍,少赚一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狂潮下被追赶着向前跑。被社会狂潮推着前进的结果,就是迷失了方向,只知道埋头前进应付后面追赶的步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于是,大量的人在三十岁“被追赶”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倦怠、迷茫、焦虑,因为没有一个真正忠于自己内心的目标,所以不知道从何而立。而这种人过三十仍然不知从何而立的状态,更进一步强化了焦虑,让他们感到万事都为时已晚。
三十未立,那又如何?生命不是只有速度和财富数量两个维度。如果只有这两个维度,三十未立必然产生焦虑和自我怀疑。但庆幸的是,生命还有厚度,广度和温度,我们能达成的,远非速度和数量可以衡量。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生命维度,而不管是哪个维度,只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有梦想,不放弃,什么时候都不算晚,总会活出丰盛的人生。
再者,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是有史以来赋予个人生命最多可能性,最丰富机会和最低实现成本的时代。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拥有梦想,只要不停下探索的步伐,生命就会有无限可能。三十立或不立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最后多说一句,其实两千多年前孔夫子说的三十而立,并不是成家立业的意思,而是说人到三十,应该懂得礼数,言行得当,确立对生活的态度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