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啊,我是阿宁。
朋友们,当你看到周围人都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焦虑感,说实话,我有。
这段时间由于项目上非常忙,每天加班到后半夜,我没有整块看书时间,于是无法按照读书营的读书任务完成读书、写读书笔记。
于是,看到群里小伙伴们的读书打卡记录时,我就无比的焦虑惶恐,感觉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一样。
01
不知从何时起,读书被神话了,尤其当查理·芒格的读书名言“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读书的”广为流传之后。
很多人几乎把读书与学习、人生成功画上了等号,就好像如果不读书,人生注定要失败一样。
可周岭却在《认知驱动》中说,“读书并不是人生成败的分水岭,不读书的人,没什么好焦虑的。”
02
既然读书不是人生成败的分水岭,那什么才是呢?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说是“维度”,而我的理解就是实践。
而在电影《和平战士》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说的刚好也是这个道理,“知识和智慧不是一回事,智慧是去实践。”
说道“智慧就是实践”,让我想起了《知否》中的盛明兰,我认为她是真正的实践家。
明兰自小在祖母身边长大,虽剧中未介绍明兰小时候是如何被祖母教导的,但是勇毅侯府的独女,剧中的侯门夫人们、平宁郡主每次去盛家都要去看完老太太才走,想必一定是特别尊贵的人。
无论是明兰处理永昌伯爵府吴大娘子想让她当儿媳妇、还是处理大堂姐与凤凰男的和离、更甚是处理祖母被毒害的事情,她实践的祖母教导的女子后宅存活之道及女子人间清醒之术,总是恰到好处又不拖泥带水,甚至比她那个从小读圣贤书、考进了科举、当官的父亲还要强上百倍。
若论读书的数量,明兰读书的数量是远远不及父亲的,可她看待事务的角度、做事情的方式方法,远在读书无数的父亲之上。
可见,读不读书、读书多少真不是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
盛明兰虽是剧中人物,可她能从父亲不爱、嫡母不疼而生母又去世的悲惨命运成功逆袭为宁远侯府当家侯爷顾廷烨明媒正娶的正房大娘子,不仅收获了爱情还收获了事业和地位。
正是跟她从小长在尊贵的祖母身边有关。
想必,她从小就是在祖母与那些“大人物”之间的话里话外、待人接物、处理复杂事情的方式方法的全部过程中,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维度实现了学习跨级。
就如周岭在书中所写:
“那些平时不怎么读书却依然成就很大的人来说,他们虽然很少通过阅读来进行思维活动,但是他们有机会经历很多大事,见到很多高人。在那些经历和环境中,他们能看到高人们如何应对复杂的情景,听到高人们切中要害的言论,感受成就一件事的辛酸和不易……”
这些感知不到却可能很重要的信息,以表情、声音、动作、氛围的形式刺激和调用了各种感官,使那些虽读书不多但成就很大的人完成了大量有效信息的潜意识输入,看似没正儿八经的学,但实际上已经学习了许多。
再反观读书这件事,它只是实现了向大脑输入别人知识的这一个环节。
输入大脑的知识若不实践、不运用,读再多书,也无非是积累了量,把众多作者观点从纸上搬到了自己的脑子里,只是个勤奋的知识搬运工而已。
最后只能面临“道理都懂,但就是过不好一生”的局面。
写在最后
如果就是不喜欢读书,也没什么好焦虑的,读书仅是获取知识的一种途径而已,想要获得个人成长,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就彻底不读书了,读书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只是不要为了读而读。
读书获取知识,知识重在用,不重在多,让我们多学以致用吧!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