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带着一年级的小豆包们开启了小小音乐剧《小老鼠上灯台》的奇妙学习之旅。由于深知教室多媒体老化,启动耗时,我一如既往提前几分钟迈进教室。然而,即便准备充分,直到上课铃清脆响起,多媒体仍未完成正常运行。
于是,我迅速喊出简单口令,让孩子们全体趴在桌子上闭眼休息。没想到这一招效果显著,即便我背过身去忙于操作和调整多媒体,绝大多数小豆包都安安静静。偶尔有个别细微声响,我也选择不制止。此刻,周海宏教授提出的“三感一欲”在我脑海中回响——面对一年级学生,要先建立安全感,再培养亲和感,继而赢得信任感,最终激发他们的遵从欲望 。他还特别强调,老师应将“让学生喜爱音乐老师,热爱音乐课”当作教学的首要目标。
待孩子们闭眼休息结束,我立刻对他们良好的纪律予以夸赞,并告诉他们我在五年级上课的时候,都常拿他们当作榜样举例。这话一出口,小豆包们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也张得大大的,满脸写着难以置信。见状,我又趁机轻声透露:“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咱们学校,老师最喜欢咱们班的小可爱们啦!”这下,他们的表情愈发夸张,教室里响起一片“哇哇”的惊叹声。瞧,“三感一欲”的初步成效这不就显现出来了嘛。
正式上课,当我展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老鼠上灯台》儿歌视频时,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毕竟这首儿歌孩子们早已耳熟能详,是伴着他们成长的旋律。许多孩子兴奋得难以自抑,有的交头接耳、指指点点,有的甚至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虽说他们的注意力没完全在我这儿,但我依旧没有立刻制止。我再次想起周海宏教授的观点:感知表现是音乐教育的目标,而表现欲是乐感与表现力的前提,它建立在安全感和自信心之上。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如果总是严厉斥责或惩罚,他们便很难拥有安全感和自信,因为他们没有从老师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与包容。
建立“三感”,激发学生的遵从欲望,这是我努力的方向。于是,我故意提高音量:“我就说咱们班最听话,老师最喜欢……”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就逐渐安静下来。紧接着,我发起挑战:“老师说话的时候,大家不接话,中途也别打断插嘴,想发言就先举手。”话音刚落,教室瞬间鸦雀无声。
就这样,我们在一边上课一边挑战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遵守规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带领小豆包们学习教材里另一个版本的《小老鼠上灯台》。课堂上,我们一边聆听歌曲,一边拍打恒拍,感受音乐的节奏;一起按照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变换不同形式拍恒拍,并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还运用克尔文音乐手势,学唱歌曲简谱。令我惊喜不已的是,当我提问空拍“0”表示什么时,他们居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是休止符,要闭嘴不唱。
在完整学唱新歌前,为了让孩子们在聆听中熟悉旋律,我不仅引导他们按四二拍强弱规律打拍子,还在歌曲“唱白”部分设计了不同动作让他们模仿。没想到,他们不仅一一做到,而且节奏感十足。
到了最后的表演环节——小小音乐剧,小硕同学扮演的小老鼠堪称一绝。他那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出场的模样,把小老鼠的形象诠释得惟妙惟肖;调皮又滑稽的上灯台动作,让人忍俊不禁;从灯台上摔下来的搞笑姿态,更是引发一阵哄堂大笑;尤其是最后摔疼后一瘸一拐的样子,被“小涵”和“小轩”同学扮演的两只小猫咪穷追不舍,回不了家的场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这堂音乐课,让我深切体会到“三感一欲”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继续努力践行,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