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被求助者催眠的经历,我有过体验,只有那个学生来咨询的时候,我全程都在和睡意作斗争,第一次整个咨询过程中眼皮打架,让我很疑惑,为了排除自身缺觉的因素,之后那次咨询,专门中午睡足了午觉过去,结果咨询开始十分钟不到,又开始头脑发懵,眼睛干涩,很想靠着睡会儿,只要听到那个孩子的声音就很想睡,感觉咨询室的空气变得很重,自己也处于半梦半醒之间,只有对面的时钟能提醒自己,到点要结束了。只要一结束咨询,立刻又能清醒起来。所以对这位学生的咨询应该是失败的,几乎不受我的控制,会谈的方向很多时候是学生单向的诉说,她似乎也并不在意我的反馈,只要有人听就好了。唯一能体现我的存在的,就是家庭作业的布置与完成,对方尚属认真,在行为方面的改变也有量变。奇怪的是这个学生很期待咨询,每次都很准时,而且结束时很恋恋不舍,当我和其评估认为她现有的情绪和行为已经能够自我控制的不错,可以结束咨询的时候,她表现出了明显的不愿意,可能也是因为我有些软弱,便继续咨询了下去,直到她去实习才不得不结束。当时我想的是,只是给予这段关系的支持吧,学生能够感到接纳也挺好的,同时也让自己体会到咨询中催眠的体验,去寻找究竟是为什么会被催眠。无奈至今还没有分析出,只能暂时归因于是学生诉说的声音与语调太平淡空洞了吧。
所以摄入性会谈中所需的技术,考试时背的很熟,真正运用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当我说:“我给你做个放松训练吧”,然后直接被拒绝的是,说实话当场觉得有些尴尬,以前有位老师说咨询师要强一些,才会不被求助者带着走,特别是做伴侣治疗的时候,必须强到可以控制到双方的谈话方向,才能够不被相互的指责和怨恨而带偏。这个是我性格中的弱点,惧怕冲突,似乎没有经历怼天怼地的青春期,遇到问题就溜走搁置的懒人习性,还是需要进一步改正。
复习一下摄入性会谈中控制话题方向的技术:
①释义法(常用),所谓释义就是征得求助者同意后,把求助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②引导法:即由当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③中断法,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请他抽支烟,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④激将法:为控制谈话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患者,使他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