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你怎么想吧。”面对误解时,我总是会下意识的说出这句话。
尽管这句话听起来不像是解释,但它的确能短暂停止当下的争吵,但短暂的逃避之后可能会是一段破裂的关系以及一个永远存在的误会。
误解,无论是发生在现实还是影视剧,都是我想要跳过的桥段。但电视剧总是需要一些矛盾来推进剧情,而现实也不会有快进键。
消除误解原本只需要一句简单的解释,但误解作为一种选择性的偏见,在其背后充斥着强烈的个人偏好,即在千千万万个可能解中,一个人的误解与他的思维方式紧密相连。
在这种前提下,一个圆满的答复需要一方挣脱下定的结论,另一方压制被误解的感受。
但打破原有定论重新接受新的观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于对模糊性的恐惧,人们总会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一个看起来成立的原因来消除模糊。因而由所谓事实得出的结论不过是经过个人思维方式加工过的结果,而这种带着个人偏好的结论一旦建立,就很难再被打破。
并且,受到误解与质疑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也需要一定的思维高度,何况在没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之前,甚至没有可以解释的机会。毕竟只有当你有了掀翻桌子的实力,才会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你说话。
消除误会变得不再是一件轻描淡写的事。
因此不解释并不是因为我自恃清者自清,毕竟生活不是悬疑剧,生活的真相总是平淡且苦涩的,当人们面对一个真假难辨且无趣的真相时,还是更愿意相信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假设。
而对我来说,说话本就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让别人相信一件事更累,而改变别人的想法使其接受对立的观点则是最累的,解释在我的思维范畴中便属于最累的事情。
于是非必要不解释,一度成为了我的信条之一。
但如同一个谎言需要更大的谎言掩盖一样,一个误解往往会酿造出更大的误解。那些曾经以为逃避掉的解释,就像一颗引线不断增多的定时炸弹,每增加一根引线,解除炸弹的风险和难度便会增加一分。
生活彩蛋变成了地雷,有些关系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因为误解的堆积而破裂。而此刻,迟来的解释要比迟来的深情更加廉价。
”人类应当拥有一个理性的保证,即所有的反对意见都已被圆满地答复。“误解也是同样,这是为自己负责,误解不可能仅靠清者自清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在键盘声便可毁掉一个人的时代,误解往往会发展成暴力的声讨,不解释便是默认也成为大家约定俗成的逻辑,而误解和污蔑之间模糊的界限也让清者自清显得更加无力。
每个人都有质疑的权利,这是进步的需要,但若质疑带着某个妄下的定论,便成了误解甚至是污蔑。在这种环境下,表达者成为了风暴的中心,误解和曲解如蝗灾一般,所过之处只剩荒芜。
但个人的思想不该被社会问题禁锢,你可以教自己的孩子面对误解勇于自证,但不能告诉他停止表达。
被误解也许是常态,但不该是表达者的宿命,消除误解的方法一定不是停止表达,而是理性的审视外界的声音,任何一个真理的出现和延续,都是不断驳倒质疑的过程。
面对误解,”谁质疑谁举证“是质疑者发难的门槛,也是被质疑者的第一道防线。而真相一定是在有人愿意相信时才值得解释,若没有那个人,则只需指出这是误解,其余便“随你怎么想吧”。
无论是误解成为霸权还是社会失去质疑能力,都会显得太过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