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片子从主题立意到故事内容,都算不上新颖。甚至有些成功学的套路。
阿米尔汗饰演的爸爸,是一个摔跤运动员。为了完成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不顾外界的质疑和嘲笑,硬是把2个女儿培养成专业摔跤选手,最终为印度拿到了前所未有的国际金牌。
当然,他这么干的前期是,女儿有摔跤天赋,并经过了十几年如一日的魔鬼训练,才拿到了这个可以预见的结果。
用一句爱因斯坦的名言,来总结这部电影:
成功等于1%的天赋+99%的汗水
01
因为故事是根据真事改编的,再加上影片本身要传递的价值观,所以,从一开始,我们都能猜到故事的结局。
但是,当女儿在赛场上遇到强劲对手时,观众还是不由自主地为她捏把汗,生怕她拿不到金牌。
整场电影看下来,不得不佩服印度人讲故事的能力。一个“老套”的故事,也能拍得这么好看,还冲上了口碑和票房的新高峰。
这个电影能火,除了故事讲得好外,跟片中的“教育”理念也有很大的关系。
印度,应该是一个男权主义比较严重的国家,女人大多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尤其是影片发生的年代,女人更是男人的附属品,一般到14、5岁就要嫁人生子,然后平淡地过完一生。
而片中的老爸,不仅让女儿抛头露面练习摔跤这种男人的运动,还让他们穿短裤,剪短发。这种教育理念,对当时当地的人来说,是超前、是离经叛道。
但是从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的角度看,爸爸的某些行为更像一个“暴君”,为了自己的梦想,不顾女儿的意愿、妻子的反对、村里人的嘲笑,强迫女儿练习摔跤。
尤其是看到,他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强行减掉她们的头发时,我真的有点愤怒了。他就不怕造成孩子心理创伤,让她们灵魂扭曲吗?
万幸的是,孩子们的心理没有扭曲,但是她们学会了反抗。比如向妈妈告状、偷偷调闹钟,让老爸睡过头、偷跑出去参加朋友的婚礼......
尽管她们有过人的天赋和基因,有老爸专业的指导,还有每天高强度高压力的训练,但是女儿们一开始的进步并不明显。因为她们不是心甘情愿干这件事。
02
事情的转机是在朋友的婚礼上。当女儿们向朋友控诉老爸的专制和暴虐时,朋友却哭着说,羡慕她们有这样的爸爸。
因为有了这样的爸爸,她们就不用像大多数同龄女孩一样,年纪轻轻就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然后做饭、生孩子、围着锅铲灶台地平庸单调地过一生。
因为有这样的爸爸,她们就可以有更广阔的未来和人生,她们以后就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伴侣和生活。
朋友的泪水点醒了她们,她们开始理解、感恩、并配合爸爸的安排和训练。因为她们要过不一样的人生。
一旦自我意识觉醒,这种力量是惊人的。姐妹俩从此开始爆发,一路从地方冠军到国家冠军,再到世界冠军。并改写了整个印度的体育史。
身边的人也从开始的嘲笑、不理解到最后的羡慕、支持。
尽管其中还有一些波折,但最终的结果,就是她们成功了。
03
回过头来看,两姐妹的成功史,爸爸无疑是最大的功臣。但我觉得,她们最该感谢的还是当初参加婚礼的姐妹。
如果没有她的一席话,姐妹俩或许就在和老爸的对抗中,慢慢消耗了天赋,放弃了努力,成为千千万万个普通印度妇女中的一员。
其实,片中爸爸的教育理念并不算科学,尤其是在影片一开始时,老爸表现得尤其专制。
但好在爸爸给自己的专制设定了一个期限。当片中的母亲,指责他不该为自己的梦想,违背孩子的意愿时。爸爸说,给他一年时间,如果一年后,孩子们还是不情愿,他就放弃。
很多人不知道,在成功等于1%的天赋+99%的汗水这句名言中,爱因斯坦还说了后半句,那就是没有1%的天赋,你付出再多的汗水和努力,都没有用。
但《摔跤吧爸爸》告诉我们:
比天赋更重要的是内在自我意识的苏醒。也可以说是强烈的企图心。
强烈的企图心,不仅能激发先天的优势,更能调动后天的行动。
所以,以后我们再教育孩子时,是不是多注重些内心潜意识的挖掘和引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