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班主任在群里通知,晚上7:30,学校有一场线上直播活动,欢迎家长参加。
第一阶段学校副校长介绍办学情况、教育理念、教育优势和育人成就。第二阶段,学校招生办主任解读招生政策、指导志愿填报、在线答疑。第三阶段学校2021届优秀毕业生、保送北京大学两位学霸,分享名校考取之道、竞赛体会和高中学习方法!
对第二阶段我们高一家长不用关心,其他阶段我还是有点期待。晚上七点半,进了直播间。下面是我的笔记。
孩子的成长路径由依赖型到独立型再到互赖型。高中以前,孩子对家长还是比较依赖,事情大都由父母包办。高中以后,孩子要逐渐转型,要独立。上了大学,就要互相依赖,要学会合作。
学力比学历重要,学历代表过去,学力才意味着未来,不能只关注分数,要和孩子交流人生、交流思想。
学习为将来幸福生活做准备,副校长向家长们推荐一本书--《准备》,美国教育家戴安娜•塔文纳著。他已经看了三遍,我也立马放taobao购物车准备购买这本书。
教育,要让孩子看到未来的希望。孩子未来成功必须具备的基因:“八品”即坚毅、激情、自律、好奇心、感恩、乐观、低调、社交智力。
未来需要“五商”人才,即财商、爱商、情商、智商、抗挫商。
什么是好的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是人格的塑造、素质的提升。江苏的唐校长,是一名网红校长,在今年“两会”对此给出了答案。
学生如果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年的高考。如果只有分数,恐怕学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
副校长认为再加一个“终身学习者”,活到老学到老,时刻都可以在学习。
最后,两个被北大提前录取的学霸闪亮登场。许多家长在评论区和他们互动,希望他们传授一些学习经验。
林同学2020年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以全国第12名的成绩,荣获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北京大学。
赵同学2020年参加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以全国第17名的成绩,荣获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北京大学。
学霸们认为,物理、数学要学好,一定要弄明白,多思考。
他们不主张刷题,刷多了也没有意思。高中化学需要一定的思考,寻找规律,不是死记硬背。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你对学科的热爱,让我想起写作也是一样,为什么我能坚持两百多天在简书写作?动力也是来源于我对它的热爱,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看到网上很多高三学生查分视频,那种喜极而泣的片段感染了我,为他们高兴,十年寒窗有了结果,努力没有白费。也希望两年后我家儿子也有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