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王蒙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这篇文章读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同身受。作为一名党政机关的工作者,体会尤为明显。
这算是一篇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刚调动到组织部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年轻人在工作中遇到的迷惘和不适,以及他为此所做的斗争。
主人公叫林震,原本是一位小学教师,心思单纯的他在三尺讲台上如鱼得水。由于教学上成绩优秀,工作仅一年的他就被调动到区委组织部工作。他真的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年轻人,有着蓬勃的朝气。然而,尽管如此,出入职场也难免忐忑不安,四处碰壁。对工作套路的不熟悉,尤其是来自工作对象的刁难和胡搅蛮缠,往往使人焦头烂额。更甚者是掉进别人挖好的坑里。
同事的冷嘲热讽,领导的冷漠无情,现实与理想的对立,林震选择了斗争到底。他在区常委会上对组织部工作上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批评,并且指名道姓地指出韩常新和刘世吾在工作上的缺陷。可是,真难啊!他的发言一点作用都没有,他认识到单凭个人的勇气是做不成任何事情的。他懂了生活的真正的美好和真正的分量;他懂了斗争的困难和斗争的价值。他以后会怎样,这不好说,但不外乎成为书中的另外三个人物刘世吾、韩常新和赵慧文。
刘世吾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他是组织部的第一副部长,也是实际上的一把手。他看透了一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是“适者生存”的典范。但是他仍旧把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埋藏在心底的一个角落,正如他对小说中的美好依旧充满着向往。
韩常新是一个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的年轻干部。他对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反而十分享受这些带给他的权力的快感,他永远把自己包装得高高在上。金玉其外正是对他的评价。
赵慧文是一个可怜的女子。从部队转业后,对于新的工作岗位有很多看不惯的地方,她曾努力与区委工作的缺点作斗争,但是失败了,她选择了逃避。工作不顺,生活同样也不幸福,她嫁给了一个类似于韩常新的人。现在的她只能蜗居在自己的一块小天地里,孤芳自赏。
刘世吾、韩常新和赵慧文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迷惘和不适有着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即妥协、享受和逃避。
不论最终结果如何,林震还曾经有过斗争的勇气,而我呢?刚从一支较为优秀的集体走出来,来到一个作风纪律松散的单位,起初的我是多么不适应,满脑子想着怎么改变单位的现状。但是现在的我呢?早已经开始享受这一切了,这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好快呀,快到自己都想不到。
正如林震被那些生活不规律、甘于现状的成年教师嘲笑,其实在任何环境中,都很难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即使是像教员这种相对简单而又高尚的工作。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磨砺人,说白了也就是把你磨到适应这个环境。
在如今的社会上,我想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做韩常新。每年毕业几百万大学生,现如今都在为了钱和职位打拼着,又有几个人能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的人或许都饿死了。
我只希望我在做韩常新的同时,能向刘世吾靠拢,不求斗争到底,但求留住心底的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