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的在外好处:
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博古通今,能侃侃而谈不怯场。这些都是在外的好处吸引我开始多读书。当真的开始读了,读过几本书以后,我有了新的体会——读书的最大好处是让人知道如何“自处”。
原来,读书真的不是一件功利的事!(通过学习参加考试的这类读书除外)
世界不止黑白灰,世间有多少种颜色,就有多少种人心。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有善良的一面,不是从“人之初,性本善”开始,而是从自己和同龄人的行为对比中发现的:我即使心怀嫉妒也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这是我能守住的善良。
个体的经验虽狭窄,但各种滋味应该都体验过,只是比例不同。就像有的碗里辣椒多,有些苦瓜多,有的白糖多,但每种滋味大概都亲口尝过。
就在这狭窄的、善良还占有一席之地的世界里,我照见了自己罪恶的一面。不愿接受却存在着。我劝解自己,应该对“人无完人”有更深的理解。但劝解无法解决心中的恶。负面的东西,或者说意识到自己身上有的负面东西,容易让人“拧巴”和自我否定。
再拧巴,再不认可自己,生活也要继续。
读书,是一条走出困境的路。或许读了一本又一本都记不住经典词句、学不会写作技巧,但书中的某个人物有句话可以触动内心,好像从自己遥远的记忆堆里刨出来的,似曾相识。
困惑,或许是修身还不够,或许眼界太狭窄。
当读书带你看过世间百态,再来审视自己,会发现自己多半是幸运的。渐渐没那么拧巴了。对复杂的人心多了一点了解,敢于直视自己的恶。
邪恶不可消除,就共存;不可让它作恶,就不要去唤醒;实在蠢蠢欲动,就用小恶代替大恶,让自己犯些不超原则的错,把大恶紧紧的关起来。
知道心中有恶,才知如何修行。
这些改变,是外在看不到的,我却以为是读书最重要的收获,它让我不那么拧巴,不执拗的跟自己较劲,与自己和解,最后放自己一条生路。如此,是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种“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