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是我很喜欢的一句名言。它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意思是说:走一百里路的人,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这句话强调的是做事越接近终点时越困难,越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
《诗经》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开始的时候都是雄心壮志,跃跃欲试,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毅力,没有了决心,到最后草草了事。
高一年级的同学距离期末考试只余15天了;高三年级的同学距离高考只余144天了。行至最后的“十里”,同学们都发现作业越来越多,题目越来越难,问题越攒越多。再加上最近流感肆虐,班里好几个同学都感冒了。伴随着生病而来的,还有瞌睡、迟到、作业写不完以及由之而来的批评。今天上午,有个女生给妈妈打电话,刚一接通电话,眼泪就掉下来了。我知道最后的十里路很难,但是谁不是在这寒风中前行的呢?谁的一天又能比别人多一小时用来休息?
我们都知道最后十里路需要理性与耐力,但其实最后的十里路正是收获成效、见证奇迹的时候。
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荷塘效应”:
假设池塘里有一片荷叶,一天后新长出两片,第二天新长出四片,三天后新长出八片,荷叶以细胞分裂的速度进行着匀速生长。那么,如果荷叶在第100天时铺满整个荷塘,那么它什么时候铺满半个荷塘呢?
答案是:第99天。
厚积才能薄发。最后的路程固然是艰难的,但它也正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也许,你前99天的努力都收效甚微,你筋疲力尽,自己都要放弃了。但是,不坚持到最后一天,怎么见证量变引起质变时的爆发呢?
在复习之前,知识是细碎零散的,复习的过程就是打通各个知识点的脉络,让他们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网。一旦知识的叶子生长在树梢上,记忆就会长久而牢固,再大的风也无法将叶子吹散。
为什么每个学校都会在高三倒计时的一百天时举办誓师大会呢?就是这个道理。奇迹往往在最后出现。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不要担心你前期的付出见不到成效,不要担心最后冲刺时疲惫不堪、状态不好。冲刺阶段没有人是轻松的。但如果在临近终点时放弃了努力,那叫做功亏一篑,是主动放弃了让自己创造奇迹的机会。
长路漫漫,天冷风寒,似乎没有人能因身处困境而获得任何特权。同学们,请你相信:对你横眉怒目的人,也许在偷偷爱着你。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努力拼搏过的人生才不后悔,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拼博的自己。
人生没有回头路,年轻时不懂得珍惜,或许有一天会幡然悔悟,却时光难追。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但不服输的青葱岁月,却是青春永不褪色的标识。加油,十四班、十五班的学子们。祝愿你们在新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