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有位大臣名为田恒,后来的史书中把他写成田常,是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恒字。田恒早有反意,可是又非常忌惮当时国内的四大家族——高固、国佐、鲍叔牙、晏婴(晏子),因此便想出一个主意,撺掇君主去讨伐鲁国,希望借战争的机会一举剪除这几大家族的精英。
孔子听说了齐国发兵攻打鲁国的事情后,整日里忧心忡忡,坐立难安,对门下弟子念叨说:“鲁国可不能灭亡,这是周公留下的国家,整个周朝的文化、礼仪的发源地,鲁国没了,天下的礼仪、文化可就都没有了。这么危机的时刻,你们说我怎么能坐视不理呢?”
众弟子见老师担忧,纷纷主动要求去拯救鲁国。首先站出来的是子路,说老师我去救鲁国吧。孔子扫了他一眼,说你打住吧,你那爆脾气,去了就是送死。子路不好意思地坐下了。子夏起身说:“老师,要不我去吧。”孔子马上一脸苦笑,说:“你岁数比我还大,这么远的路,我都怕自己顶不住,你去,别回头还没到呢自己先出点啥事。”
接着子张、子石等人都提出想去,孔子却一律没有同意。
这里要特别说说子张这个人。他本名颛孙师,为人比较厚道又不拘小节,早先在众弟子里不显山露水,可晚年成就非凡。孔子死后,儒家学说逐渐分为八派,即儒家八派,他的子张之儒列八派之首,比孟子等人的学说还要出名。不过也因为他年轻时不太显眼,因此当时世人所说的孔门十贤(孔子最好的十大弟子)中根本没有他,
子张这人年轻时还有个缺点,就是看待人和事情不太全面,为此孔子经常教导他,我们这里就列举一个小故事:
当时齐国有个大臣叫陈文子,他的朋友崔杼因为愤恨齐庄公勾引他老婆,就带人把齐庄公杀了,然后拥立庄公的弟弟景公即位。这在过去可是大事,叫“弑君”,属于大逆不道。陈文子不屑与他为伍,就跑到国外去了。到国外住了些日子,又觉得这个国家的人也不好,就再次跑到其他国家去了。子张问孔子,陈文子算是道德高尚的人吧?孔子说不对,这其实是一很自私的人,他只想到给自己一个清高的好名声,国家有难他却四处乱跑,弃而不救。他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也不去想办法解决,难道你就等着别人吧国家建设好了然后来请你去住吗?大家都这样国家不就完了?所以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众弟子一个个请命,都被孔子拒绝了。相信很多人这时已经看明白了,孔子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想让去的人选,只是这个人还没有主动请缨。到了最后,子贡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说:“要不,我去吧。”
孔子立刻高兴了,心想我就等你说这句话呢,马上回答:“那就拜托了,你别看我这么多弟子,真正能办成这件事的,只有你一个人。”
可能有人要问了,孔子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后世有人将孔子的弟子分为四大类,即孔门四科:德行科、政事科、文学科、言语科,这个子贡就被公认为言语科中的第一人,甚至很多人评论苏秦、张仪之类也就是生的时候好,论嘴皮子能耐比子贡差的何止十万八千里。
其实,孔子心里还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仅仅是子贡才能挽救鲁国的重要理由。那就是,孔门十贤之一,言语科的另外一位绝顶高手,子我,也就是宰予,已经投身到田常门下,成为了的军师。而攻打鲁国削弱四大家族的计策,正是出自子我。
对于子我这个人,孔子一直不太喜欢,我说两个经典故事您就大致知道原因了:
一次子我对孔子说:我认为您提倡的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完全没有必要,只需一年即可。孔子说随你喜欢吧。等他走后,孔子对其他弟子说:这根本就是个不孝子。
还有一次,大白天宰予睡懒觉,孔子很不高兴,有这时间读读书多好。于是骂大街,说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涂也。”的狠话。
但这个子我聪明绝顶,口齿伶俐,论智慧,空门弟子中几乎无人可敌,除了子贡。
临行之前,孔子还是有点不放心的问了一句:“你准备怎么去拯救鲁国?”
子贡仰望苍穹,缓缓说道:“说诸侯者,利也。”
于是,子贡出马了,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经典的一次外交活动,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