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梦里依稀风铃的《〈山月记〉每个人都是驯兽师,终其一生,都在与自我斗争》很有感触,尤其文首的第一段话,一针见血直击灵魂。喜欢的友友可以去鉴赏作者原文,以下是我个人读文的一点点感受: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也许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太多的人就是以这样的心理状态行走于世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自我”,怕自己不是美玉,但又希望自己是美玉,不屑于瓦砾为伍,活得表面超脱,实则内心拧巴。怯懦的自尊作祟,又不想面对自己的“现实自我”,内心充满了愤懑、羞愧与忧郁,在两者的无数次拉扯中便丢掉了自己,被动地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逐渐丧失了生活的主动权。就如李征,异化为虎,作者借用了一个野兽的形象将人的心理外显化,很赤裸,但也很真实。
文章最终落笔到“这世上每个人都是驯兽师,而那匹猛兽,就是每人各自的性情。”的确不错,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匹待驯服的猛兽,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好的驯兽师。其实驯服了自己,就是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寻找平衡,无论自己是美玉,还是瓦砾,都会安于做自己,精心雕琢出自己最美的样子。不用仰慕美玉的高贵,也不用诋毁瓦砾的卑贱,驯服自己,就会看清两者的本质,皆为矿物质,各有各的地位和用途,各自都能演绎出不同的使命与功用。
如友友所说,驯化就是修行,在修行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与自己和解,坦然接纳命运的一切安排。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驯兽师,建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在得到与失去中找到平衡,就能活着自己生命最好的样子。
《山月记》,一本很好的解读人性本质的书,借用故事和意向剖析人的心理,从故事中触摸自己或身边人影影绰绰的样子。
是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驯兽师,高明也好,拙劣也罢,都拜托不了终其一生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