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HXH总在设计院聊了一个超长的天,先是围绕开盘后的余货梳理及二次开盘,以及铺面销售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一番混乱的讨论。
其实讨论的核心,也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如何确保首战告捷的成果,稳步把项目推进。在项目筹备到开盘前面的阶段,大家全是靠以虚套虚,空手套白狼的土匪胆量和行为方式,抢占了一个山头。旗子撑起来,锣鼓敲响,戏就开演了,我们就被推出台前,站在了舞台中央,聚光灯下,一举一动全程瞩目,容不得一丝闪失。接下来就要如何尽最大努力确保工程进展顺利。项目只有在取得预售许可证,正式办理网签,才算结束走钢丝绳的表演,步入走独木桥。在工程完成封顶之后,才开始告别独木桥,走入平地。这是一环扣一环的一个操作系统,不能靠随机应变,而是需要一个工作系统,来形成大部队正规军作战的模式。因此,需要把公司架构完善,搭建初级开发商团队,形成一支卫戌部队,保护好革命根据地的安全,稳扎稳打的把队伍壮大起来。
后来,又聊了公司面临的资金压力,才简要聊到了家族兴衰史,才知道他这十年来,面临的困局有多少。光说这十年花掉了十五个亿,几乎每天要四五十万的资金,想想光听着就觉得恐怖。他就是这么熬过来的,而且目前还只是缓缓气,还需要靠眼下这个项目过桥,而这个项目是在自己队伍都很薄弱,靠很多外援,像我们这些团队,都是被这位年轻老板的人格魅力所感染,都把项目看成自己有份的样子,主动的尽力去开展工作,包括很多份外事也不计较。这样的内外各种资源混搭起来,把事情推到了这一步,完成了入门考试,后面的正规考题还有很多,怎么走好这盘棋,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挑战。而对他来说,这只是他众多的战区其中的一个比较小的战场。
跟这样的人一起做事,前景是有越走越光明的预期,所以我们哪怕受点累吃点亏,冒一冒险,都有其他附带的边际收获。
而想想另一个客户,在地产行业混了二十多年,越混越困境。然而,最大的障碍是,固执己见,特别是这些见解是接近于无厘头的水平。对一个项目的规划,还停留在门外汉的理解,居然跟我讲,把户型配比弄好,外观设计做好,园景设计做好,广告推广最好,这四步是关键,要快!至于户型的细化,功能优化和赠送面积的挖掘,都不要紧,怎么弄也弄不完的,别拖时间,广告先做起来,营销迟一点再说。听了他这一番论调,我基本可以预见,这个项目最多卖掉40%/50%,后面的库存一定是休眠产品,准备长期冷藏。他怎么都不明白,一个项目的关键中的关键,就是户型,就是业主居住的最终体验感和满足感,这个问题真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这个问题一解决,哪怕花费多一些时间,其他什么问题都是迎刃而解的。前面多花一些时间去解决好这些可预见的困境,后面就省去了资金积压的时间,项目运营才能进入健康循环。
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这个项目,就算交给我来做规划,我闭着眼睛胡乱做,也还是会有一些产品是对路的,是受市场欢迎的;就算交给我来做销售,我找一帮很新手的人来,也总能卖掉一部分的,这些根本用不着像你老板二十几年的经验。关键问题是,我卖掉了那一部分,剩下的产品,如果全是残缺不全,疑难杂症的户型,你再怎么低价,也得卖的非常艰难,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参与这项目,就是要解决那些余货的残缺率尽量降到最低,甚至消灭掉。你虽然可以给自己产品做一个定位,就是与碧桂园龙光错位竞争,把价位放低一点来卖,这样的目的是争取快速回笼资金啊,而不是因为价格放低,就得把产品做成次品、残缺品啊,这样依然达不到快速回笼资金,反而还又增加了多一个盘的库存,不断增加财务呆账,增加财务成本。
像这样的思维模式不转变,那么注定怎么努力都是摆脱不了失败的局面,因为你是采用失败者的思维模式,越努力越困境。所以,像这样的人,我们还是谨慎介入,保持淡定,不然被套进去大家混乱作战,搞不好会把我们自己也拖垮。
从2014年,鸿泰华府那个项目,就吸取了教训,客户的素质,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最终都是难以摆脱他们自身的局限性所带来的麻烦,我们费心费力换不回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