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曾说:“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为沟通已经发生。”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沟通或是不正确沟通,有时候会带来很多遗憾。他人的评价、自我的沟通方式、演讲都是不同的沟通形式。
可是我依旧会听到很多人说自己不擅于沟通,不会沟通。其实在这里,我知道他们想说的是什么,他们其实是想说自己不擅于交际,不会与人聊天,甚至会觉得自己比较内向。
可是,会说话,擅于聊天,真的是天生的吗?
我之前认识一个伯父,年轻的时候学习木匠,整天和木头待在一块儿,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整个人都和木头一样,呆呆的,闷闷的。
后来,木匠做工的活计已经不能满足他的生活需要了,因为他老婆生了三胞胎,三个儿子,父母年纪也大了,于是,他就和几个亲戚一起倒腾卖家具的生意。
大家都知道,做生意的人都是靠嘴皮子的,尤其是做销售的,你不会说话,谁会给你买单呢?我的这个伯父,就成了众人眼中“文质彬彬”的销售。
现在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手底下已经开了6家连锁店,他依旧时不时地去店里谈生意,卖家具。现在再看他,一点都不像是个内向的人。
所以说,不会说话?不会沟通?不擅于交际?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去做,努力一定是大于天分的。
《掌控对话:高效的沟通技巧》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人际沟通关系,以及如何提高我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通讯网络技术比较发达,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线下的面对面聊天,更多的是线上的沟通,还有视频聊天等等。所以我们和别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多了起来。
以前你不想和别人说话,不出门就可以了,而现在哪怕你去了深山老林,只要有信号,别人找你,你还是跑不掉。所以,怎样和别人更好的沟通,怎么掌控你们之间的对话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本书的作者约瑟夫·A德维托是美国知名的传播学学者,纽约城市大学亨特学院名誉退休教授,迄今为止已有多部传播学方面的书籍问世,其学术文章屡见于传播类杂志和图书。
在书中,作者提出,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是情绪沟通过程的一半,另一半是理解他人的情绪,并对这些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
之前有一个科研调查组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就是让两组人员对一批情绪暴躁的调查对象进行正向和反向的回应,看一看哪种方法能够让他们平静下来。
其中有一组人就默默地倾听,最后给他们肯定的意见:“是的”,“我赞同”……
另一组人不断地对她们进行反向证明:“你怎么能这么想呢?”“你应该这样做”……
最后的结果证明,能够肯定对方情绪的这一组,那些被调查的对象很快地就平静下来,并且能够进行下一步地自我反思,而那些被质疑的调查对象们,有的人越来越激动,甚至出现了极端反应。
由此可见,有时候人们想要的不过是自己能够被他人倾听而已,就这么简单。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文化差异”,包括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差异,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的差异,高权利差距文化和低权利文化的差异等。
这么说可能有点难度,讲直白一些,就是你和你们领导应该怎么说话,你一个博士生和一个文盲应该怎么说话,你和你3岁的儿子应该怎么说话?
其实,我们身在不同的位置,作为不同的角色,在和别人说话的方式方法上都有所差异,这是我们的社会属性给我们带来的特性。每个人都一样,没什么不同。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让我在更大程度上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提升了自我的包容性和共情能力。当然,如果你在职场沟通或者其他的人际关系上存在着沟通问题,不妨来书里找一找答案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