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读易之七
上天安排的事儿,不是谁想猜就能猜的。当然,泄天机也不是随便泄的。
孔子在读《易》时,说了段有意思的话:“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益,盖言谨也。”时代不属于你,机会不对,有些话可不说。
圣人就是圣人,有些话若乱说,是要掉脑袋的。
说周易之理是孔子发扬光大的,孔子还将易传给自己的学生商瞿。
据司马迁调查:此人为鲁人。可他的易学传传就没什么后人了。孔门还有一脉传易,叫子夏。此人也是只讲易理不会应用。学生们天天缠他:“老师,女同学等俺算命呢,你咋总不讲易法?”子夏不会易法,教着教着没人学了,这一脉也断了。
孔子是中国历史的牛人,七十二弟子个个是大咖。可是,孔子三十九岁时去拜见老子,是想和老子学礼学道,却发生了件事。
老子整个人的气场,当场把圣人给震住了——老子说“你以后遇到好领导,鞍前马后咋地都行;遇到装逼的,你告诉他:爱咋地咋地,爷不侍侯!”孔子听了都傻了,啥话都不会说了。事后,孔子还对自己的学生白话:“老子这人,牛B,神龙见首不见尾,咱也没见过,老子就是!”
孔子大小也近四十的人了,不惑了!不至因老子李耳这么几句话就把持不住吧?再说,司马迁老师也不是不靠谱的人,司马老师写史将孔子列于王一类人物,圣人何出此语?这其中必有不可泄露的隐情。
想到孔子对《周易》的崇敬。易之高手后世都出于道家,得易应用真传的都是这帮小子,难道孔子从老子这短短的两句话中,找到什么蛛丝马迹?难道⋯⋯难道老子知道易之真法?
翻遍史书,没老子研易的记录。老子只有五千言的《道德经》。有这样疑问的,不只俺一个人。
唐朝有个写诗的大神叫白居易,他就写质疑老子的诗:“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老子自己说:大智慧不能说,说出来就不叫大智慧。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么大的事儿跟炒菜似的?
特么的,若没定江山的绝学在手,天下还不让厨子们坐了?
其实,老子的后代徒孙一一道家手中,还真有本叫《参同契》的书。
这书讲的就是将易与道参照应用的。老子从周帝国出走前为帝国国家档案馆馆长。所有未解密档案肯定有文王《周易》核心秘密。
以老子之智慧,这点小事情……呵呵!
这真是:
道德五千智言哉?烹鲜岂是治国才,
世人难晓易传秘,朝更代迭尔曹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