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漏匠”奇遇

民国13年,人们的生活普遍都很清苦,祖辈们都以节约为荣,若铁锅破了,水缸漏水,或是大盆、瓷碗裂了,都能修复后继续使用,于是“箍漏匠”这种民间手工艺人应运而生。他们通常肩挑一根扁担,一头担着小小的火炉,一头挑起不大的风箱,走乡串户、游走四方地招揽生意。

   那年的九月份,土匪横行,因为老街商业繁荣,老百姓的生活相对其他村社较为富足,这也就成为了土匪抢掠的重点。一个走街串巷的箍漏匠头戴草帽,肩上挑着颤悠悠的担子,从乡间小路上向老街走来担子的一头是多个小抽屉摞在一起的两个木制工具箱,装着钉锅钉缸用的金刚钻,清油碗等,另一头是小火炉,也许是因为又饿又累,走到村口时居然体力不支一下子昏了过去。热心的人们赶紧把他扶到老槐树下,煮了小米粥喂他吃下,这箍漏匠这才缓过劲来,于是决定在此落脚。

  孰料当夜持枪的土匪来抢掠,因为当时的步枪容易卡壳,而当时村里无人会修会改进,被收留的箍漏匠大显身手,帮助人们打退了土匪。老街的人们无不感叹这一巧合,幸亏这箍漏匠路过此处,要不全村人恐怕都难逃此劫。这箍漏匠一根扁担上下颤动,走村串户,吃遍四方,却是真切地被老街淳朴的民风所感动,感念老街的人们的善念。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老街上的老人们,至今还用此事教育后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县没有几个人认得这个淖字。县境之内,也再没有别的叫做什么淖的地方。据说这是蒙古...
    简书茶馆叶老板阅读 1,824评论 5 28
  • 1、传奇的开始 对于南田岛的土著居民来说,剃头匠阿曾是一个传奇,真正的传奇。几年前,我跟梅大郎念起说要给阿曾写个小...
    梅丫挺阅读 854评论 5 52
  • 当要去跑步、节食、努力时,脑子里的两个小人总是蹦出来纠缠一番,是要大汗淋漓、大快朵颐、苦思冥想还是强壮身体、完美体...
    张永胜_永往直前阅读 1,782评论 0 1
  • 疏影露重衾寒,独拥冷月梦残。今宵好梦才过半,他乡乍起还。 岳麓橘洲尚远,蛇山黄鹤眼前。心微动而身渐远,此景待何年。
    舒宜阅读 422评论 10 6
  •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万圣节前夜(即10月31日晚上)则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这一天,小...
    蓝宁读书室阅读 4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