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一个小表妹,兴高采烈地跟我说:我有个很伟大的计划呢。
我说:哦,好事啊。洗耳恭听呢~
她说:我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呢,很牛逼,赚大钱,受万人敬仰。
我说这挺好的,有想法是好的呀,那你的规划是怎样的呢?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她这时却犹豫了一下,然后说我也不知道,可是我就模模糊糊的知道,我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经济独立,成熟睿智,运筹帷幄,有很多牛掰的技能。
我说:哦,那努力加油啊,我很看你哟。
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大学时候我和辅导员有过相似的对话,我说,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牛逼的人等等这样的话。。
俺老师听了我这番话,一脸茫然,看他那眼神是想要吊打我的感觉。
他一本正经而又严肃的告诉我,你的想法很危险啊,很多年轻人都有这种撒癔症:将人生境界当做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这根本就是扯淡!
为啥说这是瞎扯淡?
这就要论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德鲁克曾经提出过“目标管理”这个概念,而你的问题在于这:目标和计划的可执行性和实现性。
“厉害”“牛逼”等等这些抽象的人生境界形容词,这并不是一个可量化和具象化的标准。
你说张小龙雷军很厉害,然后埃隆马斯克也很厉害,但是他们怎么厉害了,谁比谁更厉害?你可能说不出来了,反正他们很厉害,我就要向他们一样厉害。
多数年轻人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了,什么叫厉害,你心中只是 一个模模糊糊的想法。
“厉害”“牛逼”并不是可以执行的目标和计划,也就是说你连你的目标都很模糊,不清楚,那你追求牛逼个锤子呀?
什么是真正的牛逼?大有前途,有理想有志向?
我今年要学完XX门设计类的课程,看完XX本设计类书籍,熟练掌握到XX高度,拿到XX奖励,在公司完成XX项目。
这就叫志存高远。
而下面这一种人生蓝图呢?
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牛逼而又厉害的设计师。
这叫撒癔症,脑子抽风,不好使!
那么又有问题了,总有很多大学生(年轻人)说,自己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工作),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每每出现人生迷茫啊这种问题,往往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出现了问题:不认识社会,不知道社会有什么样的职业行业,不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和擅长。
就像你走进了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森林,这森林你从来都没来过,森林里有各种猛兽,你从来都不了解,你当然会恐惧,会迷茫。你要走出这片森林的唯一办法就是行动起来,多去探索,去了解这片森林,这样你才有顺利走出这片森林的希望。
而当你进入社会这个大森林的时候,你迷茫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去尝试去认识这个社会,通过多多去实习,通过与更多的人交流,通过阅读更多领域的书籍。
当你真正发现了你的兴趣和天赋之处,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充满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
这里就要提及商业中的经典策略了“扬长避短”。
也就是说找到你擅长的领域,发挥你的长处,规避你的短处。
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个著名的理论影响了无数人,使得人们在关注自己的事业和职业发展时,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了如何提升自己的短板,缺点上了,而不是聚焦在如何发挥弘扬自己的优势上了。这在中国学生的教育上,特别明显。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分工更加细分,相互协作的时代里,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取决TA的优势,而不是劣势。你想想,即时你每天都在努力去弥补自己的劣势,你的劣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你的劣势这个领域里很有天赋,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弥补你的劣势,成为一个十分完美的人。相反,生命的意义在发现你的天赋之处,弘扬你的优势。
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
在有一次中学考试的时候,语文考了100分,英语考了100分,数学只考了5分。
父亲问这个孩子:“为什么你的英语语文考满分,数学这么差呢?”
孩子说:“我对数学实在提不起兴趣,一点儿也不想学。而语文和英语我都非常感兴趣,非常痴迷啊。”
父亲听罢,说:“好!既然是这样,那你就把时间用在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上吧。放假期间也不要休息,我给你买一些英文原版名著书和中文古典著作,找一个好先生,让他辅导你”
这孩子非常高兴,因为可以认真钻研语文和英语了。更夸张的是,在上数学课的时候,根本就不听,只是一心阅读自己的名著书籍。
等到后来高考的时候,他报考了清华,考试成绩依然是英语100分,语文100分,数学只考了5分。
招生老师面对这样的成绩单,争议不停。最后,校长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围城》的作者钱钟书。
这就是走向成功,成为厉害的人的秘诀。扬长避短,规避自己的短处,弘扬自己的长处,这样你成功的概率才会大大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