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儒学的逻辑体系,总的看来是类推法,由己及人。比较典型的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等。从修身入手,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逻辑看起来比较合乎常理,但深究起来是有很大问题的。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这一段就经不起推敲,反例也很多。历代犯上作乱的,不见得都是不孝之人,其中也必然很多是孝悌之人。比如老一辈革命者,他们为了公义而革命,其与私德关联度不大。有些人私德很好,有些人私德却很差。
平天下的人,也不见得齐家很好。比如李渊、李世民者,平了天下,却骨肉相残。能治国之人,也并非都是圣德之人。究其原因,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属于不同的范畴,都有其自己的道,都有其客观规律,不是修身这一件事能决定的。所以,需要把它们分开看,不能把修身的作用无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