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很多人纵然心中万种情思,一提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试想一下,如果在脑海里安装一个写作app,会发生什么?
那么写作就会变成一件极为简单轻松的事情,我们只要将脑海中的想法感受输入这个APP,点击开始,只需几秒的时间,一篇文章就会被输出来。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如何神奇呢,这不是幻想,其实那些会写作的人脑海里都装着这样一个写作app,因此写作对他们而言总是轻车熟路,事半功倍。
《如何高效写作》这本书就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种写作程序,只要掌握了写作程序人人都可以写作。
该书的作者芝本秀德是一名畅销书作家,累计已出版了11本书。但是作者的工作其实是软件工程师,他纯粹的理科生,也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写作训练,刚开始也不会写作。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他从自己开发软件的角度出发,摸索出来的一套写作程序。
一 只有技巧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在作者看来,技巧和技能是有区别的。这小子的是某一种具体的做法,而技能是一套相关的所有技巧的程序和总和。
比如做菜,即使即使我们会切菜调味,烧火炒菜,但是还是无法做出一道菜。要想做出一道好菜,还需要菜谱,根据菜谱才能在实际的做菜中运用技巧。
二 掌握写作程序,让写作事半功倍
写作程序主要有七个步骤:
1 确定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你想表达的观点
很多人写作时感觉脑海里面思绪想法涌动,好像有很多话要说。
但是一旦落笔,又不知从何写起,这其实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想清楚要表达什么。
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你无法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说明你没有深入思考,或者在你自己的心中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经常也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对方说了一大堆话,但是我们却始终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这是因为说话者在表达之前,没有梳理好自己想要说的话,只是随意的在表达,甚至连他自己对自己所表达的东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2 分析读者:以终为始
写作可以是一人的狂欢,但大多时候它都是一种有对象的沟通交流。
而沟通交流的质量都是由交流的对象来评价的。因此,将写作的终点读者,作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取得积极的反馈。
我们可以从4个方面来对读者进行分析:
第一,读者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读者站在什么样的立场?立场不同,读者考虑的问题也不同。
第二,读者掌握的背景知识有多少。如果读者的背景知识比较丰富,就可以使用较多的专业词汇;如果读者的背景知识比较少,就要尽量避免用专业随便,尽量用通俗的语言。
第三,读者关心什么样的问题,选择读者关心的问题,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第四,根据与对方的距离,选择适当的表达。根据与读者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3 收集点子:储存你思想的火花
点子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它就是我们自己的想法,一旦涌上心头,及时地记录下来。有时候有时候想法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的记录,可能就会忘记,事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回忆,而且未必能想得起来。
收集点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准备一本专门的本子就可以,一旦有有想法就及时记录。
也可以写在便笺上,然后对便笺进行分组,给每个组贴上标签。
点子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获得,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从而引出自己头脑中的想法。
想点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平时的生活和阅读中心积累点子,这样写作时候就会有足够的素材,省时省力。
4 写概要:一篇文章的地图
写概要,其实就是写大纲,先将文章的整体构架写出来。大纲包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同时还有个支撑观点的论据,以及如何论证。这就像画素描,先要把大体的轮廓勾勒出来,然后再加入具体的细节与血肉。
5 写草稿:第一稿都是垃圾
很多人写作一上来就带着一定要写出一篇好文章,以这样的心态往往容易放弃。
我们应该抱着把初稿扔掉、写两次的心态去写。
写作是发现型过程,它不像一套数学题,有标准答案。所谓发现型过程就是在反复实验和不断练习中不断向答案靠近的过程。写作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写作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答案不尽相同。
因此,清除无益的心理负担,先把心中所思所想写出来再说,从0到1,从无到有,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后在运用各种修辞结构方面的知识去耐心修改精益。
讲授写作的书有很多,自然每本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高效写作这本书就如其名,作者关注点在高效上,因此作者将写作和编程结合了起来,总结了写作流程,制作了写作程序。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只一味地去练习各种技巧,积累词汇、积累素材、分析结构等等,却极少分析写作的整个流程,更不谈系统地练习整个写作流程。这部书给了我很大启发,写作是一整套流程,各个技巧也要学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将所有的技巧串联起来并不断练习,这就像周星驰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降龙十八掌最后一掌是将前面十七章连起来,这才真正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