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开始翻《人生效率手册》
周六上午集中看了一会儿
随后陆陆续续
到周一早上基本看完
前后整块时间
大致花了3个小时
书中的理论从去年听喜马拉雅
部分已经熟识的
到翻完全本书
几个核心概念被反复提及
目标目标还是目标
重复三遍是为重要
作者对目标的重复几乎有10遍之多
没有目标
就没有后续的闭环体系
再多的方法技巧也是毋庸之谈
恰巧
目标却是众多教学体系中
最难渗透的部分
个中原因和各人的价值体系多少有些相关
像阿公
目标感执行力这么强的人
也会觉得涨工资是目标
但是在此之外
让他去想还有什么目标
那就是享受生活了
再看哥哥和小侄
不太愿意出去工作
也是因为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
希望能够翻盘
又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
和明确的翻盘节点
在有生活所迫的时候
才会愿意突破自己跨出去
也是在底层意愿和目标方向上的缺失
于是目标的必要性和可获得性
成了你决定自己想不想要的量杯
半途而废反反复复
都是因为目标不是那么确定想要
小富即安
还是能要的都要
人们往往徘徊在价值和成本之间
如果有一个确定的公式
当你付出多少之后
能够有多少确定的回报
其间的成功概率是多少
怕是人们就会去努力get了吧
回到我自己
一年点亮一个新技能
往自己内心的发明家和咨询师
再多走一步
在现实飘忽不定或是安逸的时候
是不是有那么大的执行力和规划能力
能够一步一步朝自己的梦想走
我也只敢给60%的概率
需要屏蔽掉不确定的因素
才能到80%的成功率
强制性目标
和发自内心的目标
在时间线上
人类是有趋乐避苦的天性的
未来未知的回报
和当下的痛苦快乐
多数人是选择当下的
每一种选择都没有错
只是行动的效果有差异
目标的价值感
和行动的有效性
决定了目标的可获得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