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们开始读这本名叫《异类》的书,作者是英裔加拿大人记者、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加拿大总督功勋奖”获得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据悉,格拉德威尔是一个怪才,他的思想和观点往往很独到,而且在管理学方面有他自己的一些深刻认识。
他的影响力非常大,被《快公司》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彼得·德鲁克”,还被《时代周刊》评为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
02
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其标题分别是“马太效应”和“10000小时定律”,读完给我的感受是这作者果然敢说!果然能说!说服力不是一般人能赶得上的!
从书中的前言和第一章中,作者用“马太效应”作为标题,其实是指出“异类的形成是一个优势积累的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之所以能够在一个领域中做到最顶级,往往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而是有很多方面的细微因素互相起作用,最后形成了很大的数量级的变化。
比如,仅凭勤奋努力也很难成功,因为除了勤奋这个因素而外,家庭环境、外部环境,甚至是历史条件都会极大地影响我们。
书中举例谈到,加拿大的冰球运动非常普及,是老百姓非常关注和热爱的一项运动,如果你能够成为冰球明星,并参加他们的纪念杯赛,那么你就像美国 NBA 篮球明星那样受人关注。
而要成为冰球职业运动员,尤其是还能打纪念杯赛的这种机会,花钱是没用的,而且你也没办法靠父母、靠家族关系,你只能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
所以,“酒香不怕巷子深”,哪怕你的家乡再偏僻,没关系,只要你球打得好,就能够进入这个制度中,有可能成为一流的球员。
所以大多数人解释说,你看这个制度多公平,只要凭实力就能够取得成功。
03
书中第二章提到了“10000小时天才定律”,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坚持一万小时的专业训练,就能达到一流的水平。
但作者的观点并不是完全肯定的,他指出:“你个人的努力也不是最核心的因素,要达到10000个小时,还必须有外部因素来帮助你”。
比如在冰球队当中,你必须是最好的那批球员,这样才能得到那么多专业的训练机会,才能让你积累10000个小时的速度更快。一旦过了最好的运动年龄期限,即使你后面积累到10000个小时也没有用了。
所以,想勤奋也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就连10000个小时天才定律也和其他很多外部条件相关。还有,你不能太穷,你的家庭条件要能够供得起你打比赛,这样你不需要为谋生而浪费时间。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时间去谋生,那你就不可能达到10000个小时的训练标准,所以你想要在冰球这项事业中取得顶尖成就,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让我联想到曾经看过的资料里提过,为什么中国以前贫苦人家要出个秀才特别难。因为养一个读书人,必须是家里有一定的收入基础,说的都是一样的道理。
由此看来,出生的时机、有没有条件进行10000个小时的天才训练,甚至是家庭件,这些因素都是彼此相互紧密联系的。
而这些优势积累起来,就像“马太效应”那样,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会进一步拉开和其他人之间的差距。
04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因素,对成为顶尖人物造成很大影响,那就是社会变革的力量。文中用了比尔盖茨、乔布斯等计算机天才的成功的事例进行说明。
而联系到我们最近的例子,相信能让大家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二十年来北上广的房价的趋势。
如果你是70后, 03年之前毕业就买房,能买到很便宜的房子。
如果你是80后,毕业后就在08年之后,那个时候买房,房价比2003年翻了3、4倍。
我的经历正好就属于这种情况,2013年以每平方一万五的高价买了个二手的小房子,首付的钱26万是我毕业七年所有的积蓄了。
毫不夸张地说,70后买的一套房相当于80后要工作十年。这个跟努力没什么关系,也是时机机缘的问题。
05
所以本书作者说,成功者的优势,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出生的日期;有些是后天养成的,比如你很勤奋、很努力,通过刻苦训练可以去争取的,可是有些真的就只是运气。
这种说法听起来蛮残酷的,但是作者研究之后告诉我们——这就是事实,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运作的。
要成为一个异类,即“站在金字塔顶”之人,就得积累这些优势。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最好都得具备才行。
你决定不了天时、地利,那没办法,可是总会有人就站在那个风口上面,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对于最出类拔萃的人而言,与其说成功取决于天赋,不如说成功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即各种优势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