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文多年,一直在摸索。如今觉得愈加迷惑!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揭开层层迷雾!
我们上语文课总是想听说读写全有。恨不能讲课时间少少少,让他们练练练,读读读。我们说上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儿,我想更要有语文思维。比如总结概括类问题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但我们总是发愁,我们总是想现代文反正不会考试原文,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上课时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分析,多局限于字词和写作方法。认为只有这个可能有用!但矛盾的是,我们在考试时总是埋怨学生答题不严谨,思路跟不上,思维跑路。而我们却束手无策!
为此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法,无不认为现代文答题有套路,有格式,俗话说“学会歌,差不多”,让学生背背答题格式,一定会见效。可是事实证明,背诵多少答题格式也不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不能撬开学生的思维。练,练是唯一的路径。怎么才能撬动学生的思维杠杆呢?
读了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揭开层层迷雾,老师设置的问题!“问题是撬动学生思维的杠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不可以随意,教学目标不可以人云亦云!肖老师在教学《沙之书》时设置问题很讲究技巧。1.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2.这是一本怎样的书?3.怎样把假故事写的像真的?4.重新写小说结尾。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主干清晰。前两个问题帮助学生准确把我文章内容。三四个环节则是理解文本形式。这种教学方法简单有效易于学生理解与把握。但是,老师就要具备扎实的功底,在充分备课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如何设置问题,而在设置的诸多问题中怎样筛查问题?在筛查成功后怎样安排问题的顺序?从哪一个问题下手可以简单的引导学生自主向下探究呢?
读了肖老师《沙之书》的教学实录,我们真的感觉到,做老师不易,在每一节课教学开始之前都应该做足准备,教学不能悖本更不能忘本!你想整和,你想简化,学生可以简,老师千万不能简,做足文章再去精简问题,用你精简的问题撬动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