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样身在局中的你。
大约一个月前,在我第N+1次吐槽公司的种种糟糕之后,我的顶头上司默默在微信群里甩了一篇文章过来,一反常态的简单而直接。神文儿一出,莫敢不从,我立马从吐槽小达人变成了懵逼小精灵,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篇文章的芳名叫做——《马云讲管理:最讨厌天天说公司不好还不走的人》,血统高贵且逼格满满。我想,在此后若干年里,这20个字都将狠狠钉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短暂的懵逼之后,一股莫名的愤怒接踵而至。特么不就是鸡汤文儿么?这样的文儿咱可以写出一大堆来好咩?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我的情感瞬间战胜了理智,正式开启了脑洞大开模式,一系列牛逼闪闪带电镀的标题喷薄而出:
《马云讲离职:要么钱没给够,要么心委屈了》;
《马云讲用人:最讨厌天天说员工不好还舍不得花钱开人的公司》;
《马云讲情感: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马云讲领导: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马云讲战略:跳不出眼前这口井,就不要谈什么拥抱世界》;
《马云讲组织: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公司,员工没道理抱怨》;
《马云讲激励:比只罚不奖更可怕的是没有奖罚》;
《马云讲成功:有一种鸡汤,叫你成功了说什么都是对的》;
《马云讲比较:动不动就和阿里巴巴比,你要脸吗》。
还有,
《橙橙讲个人抉择:我天天说公司不好,可我就是不走》。
恩,冰雪聪明的你一定猜出来了,以上文章我哪个也不敢写,就算写了我也不敢发。我特么就是个怂逼,而且我还贱吧兮兮的写了这篇《我天天说公司不好,但我不敢走》。
是的,我就是不敢走。我在这里的4年半,在这里的54个月,在这里的1,620天,在这里的38,880小时,在这里的2,332,800分钟,在这里的139,968,000秒,有无数次想走的念头萦绕心头,可是我不敢走。
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我现在的公司性价比更高呢?事少离家近,虽然钱少,但咱时薪高啊,最适合计划怀孕已经怀孕还在喂奶孩子还没上大学的各种妇女啊!
前段时间,我被一个叫做 “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论弄得很悲伤。这理论简单说,就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照“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的比例折算,需要五年。而我,却用将近五年的时间,成功的成为了国企里一个典型的“混日子专家”。
这个故事,说来话长:
2011年11月,我来公司的第1个月,制定公司整体调研规划,揣着勾画了三天的北京地图,一周内秘访了20家门店。
2011年12月,我来公司的第2个月,和同事赴唐山、包头进行专项调研,首次完成的调研报告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2012年1月,我来公司的第3个月,试用期结束,对下一年度的工作颇多规划。
2012年2月,我来公司的第4个月,支援为期两周的SOGO特卖,结识了小胖,自此打开了EXCEL数据分析的大门。
2012年3月,我来公司的第5个月,每周选一家店铺从开业蹲到打烊,记录客流,和顾客、店员聊天,持续7个月,完成24份针对性调研报告。
2012年5月,我来公司的第7个月,秋冬订货会,官方PPT、主持人串词、新闻通稿、新品软文一把抓,做事的感觉真好。
2012年7月,我来公司的第9个月,给全员做了《让PPT飞起来》的培训课程,获得满堂彩,至今仍有同事对这次培训念念不忘。
2013年1月,我来公司的第16个月,给部门的年会拜年视频设计了一个小剧本,成品视频惊艳全公司。
2013年4月,我来公司的第18个月,接手会员管理工作,需求调研、系统搭建、制度设计、会员卡制作、店铺培训、会员招募、会员管理都落在我头上,痛并快乐着。
2013年10月,我来公司的第24个月,调研规划没有执行条件,已出报告没有反馈改进机制,会员制度执行举步维艰。在完成这一年的第24份报告以后,我开始怀疑人生。
2013年11月,我来公司的第25个月,走投无路的我申请更换部门,希望能接触新的东西。
2014年1月,我来公司的第27个月,我的工作变成了催收各部门提交工作计划、打印工作计划、记会议纪要、写会议纪要、发会议纪要。
2014年2月,我来公司的第28个月,精心做了一份美貌与智慧并重的研究报告,如石沉大海。
2014年10月,我来公司的第36个月,精心制作的PPT得以在展会上播放,没有人告诉我播放效果。
2014年12月,我来公司的第38个月,工作变得越发没有难度,周例会来来去去总是那些内容,发言稿兜兜转转写的没有一句实话。
2015年4月,我来公司的第42个月,公司里的咨询团队、外包公司越来越多了,我们仿佛一瞬间都成了没有创造力的草包,接触的只有打杂、跑腿、跟班的活儿,只能没头没脑的做一些边角料的工作,再也无缘独立负责一个项目。
2015年12月,我来公司的第50个月,我被无聊、重复性且没有创造性的工作逼的临近疯狂,我的上司说:“你说对新媒体、电商感兴趣,为什么不先拿出东西来打动我?”
2016年1月,我来公司的第51个月,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原创内容发布,尝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滋味。
2016年2月,我来公司的第52个月,和同事分享自己完成的电商分析报告。可在台上滔滔不绝的我,在听众眼里看到的只有冷漠。原来,此时已非2012年,我不再是我,你也不再是你。
2016年3月,我来公司的第53个月,在我做了49份周例会会议纪要之后,我的领导终于觉得这个活儿可以交给别人来锻炼锻炼了。
2016年4月,我来公司的第54个月,我彻底交出了会议纪要的活儿,然后,我悲哀的发现,我没有活儿干了,成了带薪的无业游民。
回忆过去,我原本可以通过一万小时的练习成为专家,然后走上康庄大道,却最终莫名其妙的在一条使人无限堕落的泥泞小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无法自拔。我已很久没去过图书馆,很久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很久没有念过一页英文,很久没有学过一项专业技能了。
去年时,一个同考清华研究生的师姐在QQ上问我:“你现在还写文章吗?”我回:“没有了,每天烦心的事儿有那么多,那有空酸啊。”是啊,我不会酸了,我已经熟透了。熟到只会抱怨,不懂改变了。
屏幕那端的你,是不是另外一个我自己?我想,我们可以一起试着改变。
我不是小白,也不是专家,我什么都会一点点,又什么都不精,我对这个世界永远抱有探索的好奇,但也很容易浅尝辄止。很高兴认识你,我是冯橙橙,一个智商超过130的文艺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