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听课心得(愚鸿190312)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追求好处,“好人”和“坏人”在一起,是在追求一些“坏人”能提供给“好人”的好处。“好人”的“好”,既赢得了道德自恋与他人同情,还借助“坏人”来应对外部世界。
把握好权力规则的关键点是如何表达你的力量,也就是攻击性。只想使用珍惜规则的“好人”,找到太想乃至太会使用权力规则的“坏人”,就逃避了面对社会领域的种种焦虑,包括进入黑暗的焦虑和直面自己弱小的焦虑。
对胆小的羞耻和面对恐惧的焦虑在“好人”身上同时存在,“好人”如果不想再做所谓的打引号的“好人”,就需要去一点点学习如何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攻击性,这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觉知。
【心得】感觉好人的特征是“被动、本分、厚道、规矩”,而坏人则是“主动、好斗、薄情、革命”。在职场上这两类人其实很容易辨别,往往成功的老板或是一线负责人更具备坏人的这些“狼性”。而好人则更像“小绵羊”。一味的培养潜意识的小绵羊“纯良的天使自我”,而压抑狼性的“邪恶的魔鬼自我”,最终的结果就是欲望的退化,对世界的控制力变弱,容易受伤。而过度滋养内心的恶魔,囚禁天使,也会让自己过于冷血,而变得孤独,甚至被欲望吞噬,下意识的恃强凌弱,伤害到最爱的人。
所以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要在天使与魔鬼之间寻找动平衡。就像乾隆离不开纪晓岚也离不开和珅。我们身边的朋友,也必然有温暖包容型,也有强势刻薄型。如果绵羊只跟同类抱团,饿狼只和狼群为伍,最终都将变得极端,而这种极端的情况,会让自己的潜意识极度恐慌,想尽办法去寻找自我缺乏的那一面。互补型婚姻和互补型友谊其实很常见。然而这种互补同样需要我们在互动的过程中弥补自己缺失的“天使”或“魔鬼”。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或许就因为人类社会在养育女性方面极度压抑其“魔鬼”属性,导致女性渴望被“坏”所侵蚀,因为这种“坏”有着明显的潘多拉属性,能够激活人的欲望和攻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