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常翻常新的礼物书——《你想过怎样的一生?》

有一本书,是我不管何时在哪个书店、图书馆看到,都会拿出来翻一翻的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从0到100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小事里了》

从网上随便找的中文版书封面

这本书虽然很大,很重,但是实际内容比较简单,是100幅插画以及100句话

插画就大概是封面上的这种风格

而100句话是从0岁到99岁,为每一岁选择了一句话,比如


图片出处见水印,虽然手上有这本书,但是觉得拍照再传到电脑上传有点麻烦,也更建议大家看原书,在手里翻看的感觉非常好
图片出处见水印,虽然手上有这本书,但是觉得拍照再传到电脑上传有点麻烦,也更建议大家看原书,在手里翻看的感觉非常好


相信很多人拿到这本书,一定会翻到自己年龄的那一篇,看一看是否和自己预想的一样。

或者按顺序一页页看,看看是否有什么启发?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刚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内心第一反应,劝退!“谁这么大胆,敢代表大家的人生?”“我才不要看那种所谓的规定的人生!尤其这里还从0岁到99岁一页一页画出来”“万一,我的人生和上面不一样怎么办,这不是在制造焦虑吗?”

所以刚开始朋友在网上给我推荐的时候,我虽然表面应承,但内心实则不屑

直到有一次在书店碰见了这本书,纸质版的实在是太漂亮了,忍不住翻开看看。

很多页的句子真的很可爱!

比如

“你知道幸福是相对的”

“你感觉天塌下来了”

“又有那么几年,你觉得诸事顺利。”

“你发现,男生和女生之间会互生情愫。太不可思议了!"

“某一种力量促使你回到儿时待过的地方”

“如果你的年龄不以逝去的岁月,而是以你享受过的时光来计算?”

......

你能猜出来这些句子应该是在哪一岁吗?

并不能,它们都太细节了,它们都是生活中可能一闪而过的思考、感受、情绪......

原来这本书,并不是打算教育我怎么样过一生!

那它打算做什么?

在书的前勒口上,我发现了这本书创作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海克 法勒是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想要送给刚出生的可爱的侄女一本书:

“她邀请获奖无数的插画家瓦莱里奥 维达 共同创作,自己则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

“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采访后她意外发现,许多背景差异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处

“不管你正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


啊,所以,这本书,实际上在尝试共情

无论我们来自各种背景,作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我们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相信一定有那些微小的时刻,有一些感受是共通的!而一旦人类感受到联结,就会有被治愈的感觉。

因此一翻开这本书,我就被里面的句子吸引了,情绪也自然被链接:

“啊,是这样,没错,我也有过那个时刻!”

“好像能理解这种感受”

“哇,有意思,我到时候也会那样想吗”

......

读起来,好像在和一个温柔的人对话,又好像在看一部丰富的电影。

真是一本温暖的小书呢!

由于它太漂亮了,每次在书店看到,我都会翻看一次,后来发现,每一次被击中的句子都不一样,随着我的年龄和心境变化,这本书好像也在变化,真实常翻常新。

后来,发现它又出了一本姊妹书《你想与谁相伴一生?》,我也非常喜欢,甚至有一段时间更喜欢,具体原因在这里不赘述,也许哪一天会专门写一篇介绍它。

再后来,这两本书就成为了我的礼物书,如果要给喜欢的朋友送书,我会首先想到这两本(我暂时觉得这两本书不太适合小朋友,不是内容不合适,而是小朋友还需要一定的经历才能够理解)。


今天为什么突然读了这本书呢?因为我去咖啡厅写东西,由于心情烦躁及旁边有个人在包厢里开会太吵了等各种原因,一时有点写不进去,站起来一溜达就看见了书架上有这么书,马上拿出来翻了翻,又被新的句子击中了,看来这段时间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翻一翻,我又有心情静下来写作了,就此记录,真心推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