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在上映之初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然而由于其复杂的背景以及丰富的爵士乐背景使得其对观影要求大大提高了。国内的大火是我完全没有意料到的。电影之后国内冒出来的一堆stone姐的影迷也实在让人费解。
由于中美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本人对音乐的弱项,所以对于大部分人如痴如醉的爵士乐没有任何特殊的感觉,然而这部电影的灵魂就是爵士乐,如果脱离了爵士乐去讨论这部电影,那么这部电影的观影价值就会大大下降。但是,还是想聊一聊这部电影。
很多人在网上大赞这部电影,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导演在结局的设定,导演并没有让男女主角最后在一起,反而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方式揭露了人生中“求不得”的一种状态吗,然而,这种创意是导演的独创吗?非也非也,无论是我很早之前就说过得《once》还是《inside llewyn davis》可以说,结局都是有一定程度的类似。
看了很多电影,男主女主这样激情的发生一些事情然后再互相波澜不惊的离开,这种类型的故事极大的集中关于音乐与梦想的电影里面,不由得去想,这或许不是个巧合。是不是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那些通过音乐去追求梦想的人们会把其他的一些东西看的比其他人会更轻一些,音乐确实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娱乐方式,有了人类也就有了音乐,甚至在今天最原始的人类部落里面,人们也痴迷的热爱着音乐。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是最契合于我们灵魂本身的,所以才会出现如此之多因为音乐而放弃爱情的人吧。
所以,如果把这部电影的优点大部分的归功与其不错的剧情上来,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合理的,所以如果真正需要去严肃的评价这部电影,那么需要你对爵士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你才能够知道他们最初在一起的原因,已经电影里面很多对白的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