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集团创始人之一刘江先生昨日逝世,享年64岁,这个震惊时尚圈的消息在小范围内被刷屏,引起行业震动和各路明星的集体悼念。而另一位创始人吴鸿,早在2009年就已经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自己参与创办的时尚帝国。元老之一的苏芒女士去年以生病为由辞去总裁职务,为20年在时尚集团的生涯划上句号。
曾任时尚集团副总裁的瘦马今日发文《天堂若有,我们也不必办杂志》悼念。回顾了自己当年如何被说动,从上海到北京,加盟时尚,创办《时尚健康》《男人装》,到担纲大任掌管17本杂志的点滴,以及这个过程中与吴鸿尤其是刘江的相处。
加入是一种缘,离开也是。
生命脆弱,佛法无边。佛说,死是一种缘。拈花一笑,自当领悟。
西人不懂佛法,苦恼一样缠身。
加缪说:“令人无法接受的死亡。人会拿神话来掩盖这样的事实,于是人的历史成了神话的历史。”
宁愿回到一个人的状态,一个物理性的人,而非其他。有时,我们的发愿都那么软弱无力。
因为我们的内心,还陷落此岸的精彩中。
彼岸,最终成了一个纯粹的语词。
斯人驾鹤归去,我等为他祈愿。
在天堂,如果有,我们也不必再办杂志,就修行吧。
只为修得,不再轮回。
他也曾写出过时尚行业教科书般的入门指南《时尚:幕后的策动》,在加盟12年后还是离职创业,成立工作室,做了跟视频等相关的事,与爱奇艺也有密切合作。算是华丽转型,进入互联网行业。
时代的发展,杂志报纸等纸媒时代的没落似乎成了必然。但自那个时代走过的媒体人,也无不怀念当日的繁华鼎盛。
我们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都在报社杂志社或者电视台实习过,毕业从事跟本专业相关的同学也不少。多多少少都有点做杂志的梦想。
当年并不似现在,自媒体时代,一台电脑说干就干,完全可以单枪匹马先搞一个公众号出来,按自己喜欢的调性,写自己喜欢的文字,配好看的图片。
那个年代,就算想要做一本DM刊,也要搞到刊号,最要命的是要搞好印刷和发行。而电子杂志,做出来也并不简单。
因为待过两家美食杂志,所以对于出版流程还是比较熟悉的。那是两本月刊杂志。每月初编辑部开选题会,每个编辑针对自己负责的栏目,提供本月选题。执行主编把握选题和方向,确认无误后,进行组稿。除了可以自主决定主题内容的专栏,其余的要留给广告客户,分为实打实的内页硬广和软文广告。
当时我负责几个还算重要的栏目。有以菜品图片为主占大概10P的每期重点推荐,会提前拟定方向,沟通拍摄要求,约好商家时间,带摄影师去拍。后期编辑撰写主打专题,配好文字,交付设计师排版;还有行业内热门话题访谈。选定餐饮行业业内当下热门话题,找知名品牌餐饮创始人或者经理级别去采访对此话题的看法;还有一个比较重要且自主性较高的栏目,是作为整本杂志当月主打的,一般会贴合整个热点和时效。比如,我主导做了贴合世界杯的酒吧专题和冬天的火锅专题。做酒吧那期,大夏天把大唐不夜城酒吧一条街几乎踏遍。
嗯,卷首语也是我写的。但署名是总编也就是老板。也是从那时我才知道,卷首语序言什么的,署名领导有可能也是代笔的。
刚毕业入行去五星级酒店采访打交道的心情,不亚于传闻中那些拿3000块的小编辑指导别人买30000块钱包包的矛盾。鲍京京那部《等风来》有描述过差不多的场景。
可,还是爱做杂志啊。
纸媒时代的杂志,也是有各式各样的美。我初中最爱看的小杂志是《少年文艺》和《童话大王》,几乎每期都买。再大些就是《萌芽》,赶上了萌芽最好的人才辈出的时代,现在提起当年那些璀璨的名字还能想起当时阅读的喜悦,他们也算是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
后来读的最多就是《南方人物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之类的,还有一份报纸《中国青年报》。
做那两份杂志工作的时候,因为跟美食有关,又要求做的有趣有品,单位里有大量的生活时尚类杂志和美食杂志可供借阅,当然更多是学习和参考。一个二三线不知名生活类杂志,老板大多数时候都是苦口婆心叫你不要原创,能抄就抄,人家做的那么好,费那个劲拍马也赶不上。版式,主题,风格照着弄!
这跟现在好多做互联网产品的也一样呵,美其名曰研究竞品。但是,我们已经不会像刚毕业那时,还维护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甚至也懒得去想什么好玩的了。没有那个能力可以玩转时,完成比好玩更重要不是吗?
当时有两本美食类的杂志,是我特别爱的。一本也是时尚集团出版的《美食与美酒》,一本是香港的《饮食男女》。前者主张新消费主义,行文风格都比较精致,就连纸张也是用的跟时尚类杂志一样的铜版纸。彩页通常有200克了,看起来很有分量;后者更像是生活小调,视角更偏爱阡陌红尘里的市井文化,喜欢挖掘那些云云众生的食与痴。有点像看蔡澜先生写杯酒人生的感觉,透着一股潇洒劲儿。我是第一次见那样排版杂乱无章的杂志,感觉完全不按套路,并没有常见版式供你提炼。但是整个又看起来乱而有序,像杂货铺一样充实。
每月一期做到寡淡无味,今年的主题到了明年节气还可以拿来做。但是要换花样。十二期轮回循环一遍就是一年。
信息时代,任何行业尤其是传统纸媒行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杂志并不是广告投放的最优渠道,也受制于资本。时尚杂志纵然有五大刊的地位,但已经不似从前。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名的机会。人们已经并没有那么在意所谓的权威,大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渠道变现或成名。
瘦马讲的,天堂若有,我们也不必办杂志。大概既是感叹杂志人不必再囿于此,也是在表达对杂志奉献一生的人的佩服。
很多人参与一个行业的变迁,目睹兴衰,全身而退;也有人殚精竭虑有始有终。不管怎样,热爱让人发光。为了热爱付出过的青春肯定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