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搞婚外情的故事很多。
斯通纳就是其中一个。
43岁那一年,他爱上了一名年轻助教凯瑟琳。刚开始,他们小心翼翼地表达着不轻易被察觉的感情。后来,他们彼此敞开心扉,“几乎每个下午,斯通纳上完课后就去她的公寓。他们做爱,说话,然后又做爱,像孩子玩游戏般不知疲惫。春天的日子延长了,他们渴望夏天的到来”。
他们无拘无束地爱着,直到他的死对头拿这件事打压他。
凯瑟琳离开了。那个夏天,斯通纳骤然变老。
说实在,斯通纳不是高富帅,也没什么太大能耐。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这样,我挺心酸。
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原本他以为自己不称职,好在内心真正喜欢,随着时间推移,讲课越来越好,学生们常常围着他提问。
有一年,他坚持给一名敷衍的学生打了不及格,惹怒了这名学生的导师。后来这名导师升为系主任。
斯通纳在他手下工作了20年,被压制了20年。直到退休,斯通纳的职称一直没有升到助理教授以上级别。
但能当上老师,已是他事业最大的成就了。
他生于贫困家庭,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因为是独子,父母也不善言辞,孤独仿佛是他人生的原始状态。
能读大学,完全是因为父亲希望他去学习科学的耕种技术。
父亲让他去读农学院,课余时间,在农场工作赚学费和零用钱。
然而一次文学课,使他改变了学业方向,转修文学课程。
好心的老师在毕业之际告诉他,可以继续读完硕士、博士,然后留校任教。
就这样,他成了一名老师,“内心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烈的期待,而且胸怀强烈的崇高感”。
即使身处人数众多的大学,我也一直觉得他挺寂寞。
他没什么朋友。
因为他不是热衷社交的积极分子。
当然也有两个比较熟络的朋友,但还没到交心的地步。
一战来了,两个朋友都去参战,他没去。
其中一个朋友死于战争,他说过“大学就像一个庇护所,是给那些体弱、年迈、不满以及失去竞争力的人提供的供养所”。另一个回来了,当了大学校长。
余生,他常常想起他们三人淡淡的友谊。
原本我觉得他有可能获得亲密的家庭关系的。
年轻的时候他遇见美丽优雅的伊迪丝,并向她求婚。这是他人生为数不多的激动时刻之一。
然而不出一个月,他就知道自己的婚姻失败了。一年后,他学会了沉默。
妻子病态地疏远他,厌恶他的爱抚。
她把他所有东西搬出书房,换上她的雕塑和绘画。
她严格控制女儿的生活,而且用各种方法阻止他跟女儿说话。“小时候的女儿既安静又开心,对什么东西都欢欢喜喜的”,后来变得沉默不语,垂头丧气。
他知道,女儿跟他待在一起的时候是满足的,但即便如此,她也不爱说话了。为了逃避被母亲管着的那个像监狱的家,女儿早早怀孕,嫁给了一个不相爱的男同学。
二战后的几年,是他教书教得最好的几年,也是他平生最幸福的几年。
他一直想拖到最后一刻才退休,直到他查出癌症。
他平静地处理着一切,然后住院。伊迪丝跟他聊些琐事,“他们之间酝酿出新的平静,就像爱情刚刚萌芽时的那种安静……他们已经原谅了曾经对彼此的伤害。”
弥留之际,他觉得自己曾经念念不忘的失败已经不重要了。他没有喊谁,独自度过属于自己的死亡时刻。
“他还期望什么呢?”
他的人生平淡无奇。有人说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
《斯通纳》这本书1965年首版,在美国卖了不到2000册,好像是印证了这个观点。人们渴望看到英雄,喜欢成功者述说励志的故事,但斯通纳有什么呢?
他只是一个没有主角光环的普通人。
2013年再版,《斯通纳》五十年后竟迎来了畅销。《纽约时刻》评论“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的一次迟来的正名”。这时候也有人说他成功,因为死亡之前,他意识到他自己,“他就是自己,他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人”。
他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斯通纳的故事,或许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故事,是你我的故事。他渴望有些成就,渴望有平静的婚姻,渴望亲密的友谊,渴望爱……但总是不那么如意。
超人能拯救人类,英雄让人膜拜,大明星走到哪都闪闪发光,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一类人。
更多的人只是拼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