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是肺氣上逆,屬於呼吸系統的問題
嗽是食氣上逆,屬於消化系統問題
清朝明醫陳飛霞在其著述《幼幼集成》中說:“凡有聲無痰謂之咳,有痰無聲謂之嗽。”《字裏藏醫》中認為,咳是肺氣上逆,嗽是食氣上逆。
咽喉上通口腔和鼻腔,下連氣管和食道,是空氣、飲食、唾液、痰涎出入的必經之路。當水或食物通過咽喉時,喉室上提,會厭便向下傾倒,將喉的入口蓋住,使飲食進入食道。當有氣流通過時,會厭便自動立起,蓋住食道口,使氣流直接進入氣管。
通常人們用嘴吃飯,用鼻呼吸。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張嘴呼吸,透過鼻子餵食,只要咽喉分得清,便無大礙。吃飯、飲水時談笑、打鬧,很容易把冷空氣咽到胃裏,出現腹脹疼痛,直到放屁排除才能緩解。同樣,我們也會把水或者食物嗆到氣管裏面,這時候氣管和支氣管就會產生自動的排異反應,肺氣上逆而咳,將異物排出。
氣管和支氣管內壁上有一層粘膜,每個粘膜上皮細胞表面有數百條纖毛。粘膜下層有大量的粘液腺和氣管線,不斷地分泌少量粘液,覆蓋在纖毛上皮表面,形成一層粘膜,用來粘吸入的塵粒或細菌,濕潤、加溫吸入的空氣。黏膜上的纖毛不斷向上擺動,將粘液向咽喉輸送。外部空氣越髒、越冷,痰液分泌就越多,排痰就越頻繁。痰液輸送到接近咽喉的時候,就需要人咳一下,把痰排到咽喉,再吐出或咽下。
纖毛運動是無聲的、自動的,但是,如果黏膜表面的黏液過於粘稠、幹燥,或者分泌過多,就會妨礙纖毛運動。另外,吸入有害氣體,長期吸煙,或者吸入空氣的溫度過低,也會抑制纖毛運動,甚至引起細胞壞死,纖毛脫落。這時候就需要咳,也就是氣管、支氣管的大幅逆向運動,來排除氣體和黏液了。直到有害氣體或物質排出,纖毛恢復了自主運動,咳可才會停止。
食道是一條厚壁肌肉質的直管。食道的運動主要是食道環形肌自上而下,有順序地收縮造成一種蠕動。食道的內壁附有腺體,可以分泌粘液,以潤滑食道,便於食物團的運行。但是,如果飲食過量、過於肥膩,賁門閉合,食道內的粘液過多,無路可走,人就會嗽一聲,把痰搜刮上來,到了咽喉,再吐出去。有時候嗽上來的痰會跑到氣管裏,引起嗆咳,現代醫學稱之為胃食道逆流慢性咳嗽,其實這就是由嗽而咳。
咳屬於呼吸繫統的問題,嗽屬於消化繫統的問題。兩者雖然有密切的關繫,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但是診斷定位還是要明確,因為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
治咳必須分清順逆,從咳的性質、音色、節律和咳的時間、誘發或加重因素來判斷。一般的原則是因勢利導,助肺排痰,不能一味地止咳、鎮咳。就像治療發燒不能一味地冰敷,有時需要吃藥發汗一樣。
其它臟腑也會影響到肺導致咳,《素問·欬論篇》:“五臟六腑皆令人欬,非獨肺也。”臨床比較常見的是心咳和腎咳。心咳是由於勞心過度,心火灼灼,克伐肺金。這種咳一般在激動、緊張時加重,以半聲咳為主,夜間重,甚至伴有盜汗。腎咳以咳而遺尿、鼻頭寒涼為特徵,因為命門無火,督脈不溫,鼻子吸入的空氣無法加熱,刺激肺而產生咳。
治療嗽的關鍵在於節飲食,消積滯。控制飲食攝入的速度,也很關鍵。